香是临流得,诗因倚棹成。
岸移惊树转,墙碍觉枝横。
似隔僧庐见,如缘阁道行。
傍人歌断处,疏影月三更。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春夜景色的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诗句的解释和赏析:
第一句:“香是临流得”,意思是说,香气是从靠近河流的地方飘来的。这里的“香”可以理解为花香,也可能是其他类型的香气。诗人通过嗅觉来感受春天的气息。
第二句:“诗因倚棹成”,这里的“诗因”可能是指诗人在河边倚船吟诵诗歌。这里的“棹”指的是船上的桨。诗人可能在欣赏风景的同时,也沉浸在自己的诗意之中。
第三句:“岸移惊树转”,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随着岸边的变化,树木也随之摇曳。这里的“树”指的是岸边的树木,而“摇”则描绘了树木随风摆动的样子。诗人通过视觉来捕捉这种动态美。
第四句:“墙碍觉枝横”,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墙壁的存在让树枝显得更加斜长。这里的“碍”指的是阻碍,而“横”则描绘了树枝斜长的形态。诗人通过视觉来描述树枝与墙壁的关系。
第五句:“似隔僧庐见”,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仿佛能隔着僧庐看到那片景象。这里的“僧庐”指的是僧人居住的地方,而“望”则是诗人的视角。诗人通过想象来拓展视野,将周围的景物纳入自己的感知范围。
第六句:“如缘阁道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就像沿着阁楼的道路行走一样。这里的“阁道”指的是楼阁上的通道,而“行”则描绘了行走的动作。诗人通过动作来表达自己对于周围环境的熟悉感。
第七句:“傍人歌断处,疏影月三更。”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在旁人唱歌声消失的地方,稀疏的月光下,只有树影陪伴着月亮。这里“傍人歌断处”指的是歌声停止的地方,而“月三更”则指的是夜晚。诗人通过听觉和视觉来描绘宁静的夜景。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美景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视觉、听觉和嗅觉等多种感官,使读者能够全方位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