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桷
【注释】: 上京杂咏十首:作者在长安时所创作的一组诗。 中街:长安城内的街道。 风开北户天:春风吹开了关闭了许久的门户,仿佛是天门洞开一般。 千沟凝白雪:长安城外的河流里已经积起了厚厚的一层白霜。 万灶起青烟:长安城内无数家庭点着炊烟,炊烟升起,把寒冷的天气驱散。 午溽(rù )曾持扇:中午时分热得难耐,曾拿着扇子驱赶热气。 朝寒却衣绵:早晨寒风刺骨,穿着棉衣也感觉冷,不得不更换衣物保暖。
次韵马伯庸春思兼简继学二首 洛花千万朵,一一为君开。 释义:洛阳城里有千万朵牡丹,每一朵都为你而盛开。 粟晕排金缕,酥凝烂玉杯。 释义:花瓣如同金丝般细腻,香气沁人心脾;酒液宛如美玉般润滑,让人陶醉。 美人乘马至,仙子抱琴来。 释义:美丽的女子骑着白马而来,仙子般优雅的你抱着古琴而来。 莫学飞红侣,随风唤不回。 释义:不要像那飘落的红花一样,只能随风飘荡,无法挽留。 赏析
邓子清如竹,萧萧澹世情。 下帷怜草色,倚杖爱松声。 嗜癖成书贾,身穷付笔耕。 乘槎空有约,何日海边城。 注释与译文 注释 - 邓子清如竹:形容邓子清的性格或者气质像竹子一样,直而不屈。 - 萧萧:形容声音或风势,也用来形容人的动作或态度。 - 澹世情:淡化世俗的纷扰和情感。 - 下帷:拉开帷帘,表示进入房间休息或思考。 - 倚杖:手拄着拐杖,表示年老体弱或沉思。 - 嗜癖:喜好某种事物
【注释】 1. 托钵:僧人托钵,即化缘。 2. 千岩:形容山石重叠如千岩。 3. 松花:松树的种子像花朵,这里指松子。 4. 哀猿:悲伤的猿声。 5. 讲席:僧徒讲经说法的地方。 6. 生台:修行者坐禅用的高台。 7. 潭影:指山间清泉映照出的景色。 8. 云定:白云飘荡不定。 9. 钟声送月回:寺院里的钟声送走了一轮圆月,又迎来新月。 10. 太古雪:指远古的积雪。 11. 一瓢:一瓢水
诗句:貂帽护寒沙,冰天阅岁华。 译文:戴着貂皮帽子的旅人守护着寒冷的沙滩,冰冷的天空中岁月悄然流逝。 注释:貂帽 - 一种装饰性的帽子,常用来保暖和展示身份。寒沙 - 指寒冷的沙地。冰天 - 形容天空和环境非常寒冷。阅岁华 - 观察并经历岁月的变迁。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寒冷的环境中,独自行走在冰天雪地之中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耒所作的《次韵陈刚中待制初秋》。诗中描绘了初秋时节的景色和诗人的心情。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岸帻倚书楹(岸边)倚(靠)着(在)书(书籍)楹(横木,柱子)上(在……上),(他)冷清清地倚靠在书柜的横木上(在横木上)。 注释:岸边,靠近水边的地方;倚,靠;书楹,书架上的横木。 2. 寒砧彻四城(寒砧的声音穿透了整个城市)(寒冷的砧声传遍了全城)
【注释】: 1. 野色连云白:指山野的色彩与天空连成一片。 2. 春声引树清:春天的声音引起树上的枝叶摇曳,显得格外清脆。 3. 游鱼新浪急:游动的鱼在水面上快速穿梭,好像在追赶什么。 4. 归鸟片帆轻:归巢的鸟儿拍打着翅膀,轻轻划过水面上的船帆。 5. 晓梦三千里:早上醒来做了个漫长的梦,梦见自己飞越了万里之遥(即“三千里”)。 6. 风餐第几程:形容旅途遥远,辛苦地行走。 7. 萍蓬元未稳
舟中杂书五首 挂席疏星外,停舟独柳边。 团团风始阵,怗怗月初弦。 陇曲沙成雪,吴歌水拍天。 行藏有如此,把卷独悠然。 注解: 1. 舟中杂书五首:诗题,指诗人在船上阅读的五首诗。 2. 挂席:意为系船或停泊。 3. 疏星外:形容星星稀疏的样子,暗示诗人远离家乡,在外漂泊。 4. 独柳边:意为独自站在岸边的柳树旁。 5. 团团:形容风开始刮起来的样子,团团指的是风的形状。 6. 始阵
舟中杂书五首 春睡元无着,乡心比酒醲。 飞花空有意,小雨不成容。 独树疑新堠,群鸦似乱峰。 艰难怜浩荡,散发遂初慵。 注释: 1. 春睡元无着,乡心比酒醲。 - “春睡”指在春天的船上休息或小憩,“元无着”表示睡得非常舒适,仿佛与世隔绝。 - “乡心比酒醲”意味着乡愁之情如同美酒一般浓厚而浓烈。 2. 飞花空有意,小雨不成容。 - “飞花”通常指飘落的花瓣或者飞舞的彩蝶等自然景象。 -
《舟中杂书五首》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组诗。这组诗共五首,每首都写于旅途之中,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第一首:“桑柘斜阳道,天然锦绣机。” 注释:桑树和柘树在斜阳下,宛如大自然的织锦机。 赏析:此诗描绘了夕阳下的田野风光,将大自然的美丽与人工的织锦机巧妙地联系起来,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画卷。 第二首:“云容催溽暑,花片忆春霏。” 注释:云彩似乎在催促着炎热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