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龟年
在欣赏宋代彭龟年的《送郑尚书守建安十首》时,我们首先看到的是诗句的排列,它们整齐有序,每一首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主题。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一贤去国四方嗔:描述了一位贤能之士离开国家后,使得四方之人都感到惊讶和不安。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对其才能的钦佩。 - 却恐猜疑到玉宸:尽管这位贤者离开了,但人们仍然担心他会对自己的君主产生怀疑或不满
注释:道义交情不用盟,鸣谦肯作震雷惊。 论功平勃非吾事,付与人间仔细评。 译文:道义交情不用结盟,谦虚肯做震撼大地的雷声。 论功平分不是我们的事情,交给世人去仔细评判。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道义和友情的看法。他认为道义交情不需要通过结盟来维护,而应该以谦虚的态度面对世界。同时,他也认为论功平分并不是我们的职责,而是应该交给世人去评判。这种观点体现了他的独立思考和对公正的追求
以下是对《送吉州詹守五首》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乌龙山下晓风轻: - 关键词:乌龙山、晓风 - 注释:这首诗描绘了在早晨,乌龙山脚下微风拂过的情景。 - 赏析:这句诗通过“乌龙山”和“晓风”这两个关键词,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山水之间。 2. 白鹭洲前暮霭凝: - 关键词:白鹭洲、暮霭 - 注释:这里指的是位于白鹭洲前的暮霭景象。 - 赏析
注解: 1. 金华:指金朝,因在金华山建都,故称。 2. 劝讲班:指金国宫廷中负责向皇帝进言的官员。 3. 片言间:一句话之间,比喻言辞不多,但能深刻表达自己的意思。 4. 元祐诸公:指北宋时期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一批名臣,如范仲淹、苏轼等。 5. 渊源:本义是指水源和源头,引申为学问或技艺的本源。玉山:指庐山,因为庐山有许多文人墨客隐居,所以被称为“玉山”。 赏析:
注释: 从此可以掀开帷帐去皇帝的家乡了,平民百姓的辛苦足以让你了解。 如果囊中有像新丰那样的奏状,那么我的才能就超过了龙团茶的第一品。 赏析: 首句“从此可以掀开帷帐去皇帝的家乡了”,诗人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他即将离开京城到建安任职的喜悦之情。 颔联“闾阎辛苦足平章”,诗人在描绘出一幅幅百姓生活困苦的画面后,进一步表达了他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在建安任职的重任。
注释:好风好月让我心旷神怡,曾经来到先生家。今天忽然要和江海告别,我的心情怎能随晚潮回去呢。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友人郑尚书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依依不舍之情。首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好风好月让人心旷神怡。第二句回忆了与友人相见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第三句直接表达了自己的心情,不愿意随友人而去,愿意留在建安。尾联则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决心,即使面对江海之阔
【注释】 苦:艰难;霖:久雨。 南去:指从南方到北方;乾:通“旱”。 又报丰年无一事:又报告说今年的收成很好,但并无大事。 乞身:辞职;远去:离开朝廷。 安:安定。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郑尚书守建安时所作。首句点明郑尚书的职务。次句写郑在建安的处境,春寒夏热,雨雪交加。三句说明郑尚书处境困难,没有可办的事。末了两句,诗人劝其辞职以避祸。 诗的前两句写郑尚书的困窘之境,后两句写郑尚书辞官避祸
【注释】 1. 直节亭亭:正直的节操高耸直立,不可动摇。 2. 屹(yì):矗立的样子。 3. 冲然:形容胸怀坦荡,从容不迫,也形容精神饱满。 4. 休休:悠闲自在的样子。 5. 世间多少难平事:世上有多少难以平息的纷争。 6. 可惜先生不少留:可惜先生未能留下。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郑处晦在任期间,与建安的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临别的一幕幕往事历历在目
以下是对《和安成彭清老五首》的逐句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以及赏析: 1. 闭户长吟何水曹: - 闭户长吟:指在室内长时间吟咏,表达了诗人独自沉浸在文学创作中的状态。 - 何水曹:古代传说中的龙王之一,这里可能寓意着诗人内心的高远与超脱。 2. 人间富贵九牛毛: - 富贵如浮云:形容世间的财富和地位如同飘渺的云烟,转瞬即逝,难以把握。 - 九牛之毛:用来形容数量极多,但价值微薄
注释:在建康与建邺之间有长江,这里指的是从建康到建邺之间的一段大江。 来往勤民亦有年:每年往来于江边处理公务的官员也很多。 未必米盐劳试守:不一定需要亲自去管理粮食和盐务之类的事务,才能担任这个职位。 更从根本得深研:更重要的是要深入研究国家的根本问题。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郑尚书的劝勉之词,表达了诗人希望其能深入治理国家的思想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