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龟年
【注释】 龚黄:西汉循吏龚遂和东汉循吏黄霸。 太史若徵:汉代的太史令官署,长官为太史令,负责修撰史书。循吏传:汉代的史书中记载有循吏的事迹。 耕桑(sāng):耕种桑树。此指农民种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吉州詹守时的赠别之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亲身经历,赞美了吉州詹守的政绩。 第一句“平生两耳熟龚黄”,诗人说自己平生耳熟能详的是龚遂和黄霸这两位贤人,他们治理地方有功,受到皇帝的重用
【注释】 吉州:今江西省吉安市。詹守:詹事府的长官,即詹事。五首:指作者送别詹事的五首诗。“骨鲠”是忠直的意思。嘉言:好话。旧臣:过去的大臣。赴诏:奉旨赴任。严宸:指唐玄宗时的宰相严挺之。席前若下清明问:席间如果提出清明祭扫的事。江南一味贫:指江南一地总是穷困。 【译文】 想起过去忠良正直的大臣,我应前去赴任靠近严挺之。席前如要提及清明时祭扫之事,请告诉我江南始终贫困的状况。 【赏析】
注释: 劝输租:劝说农民按时交纳租税。 佃氓:耕种土地的人,这里特指种田的农民。 输课:交纳赋税。 稍逡巡:稍稍迟疑、犹豫一下。 排日:每天。不厌频:不怕次数多。不厌,不怕;频,多次。 认取:理解。私家催米意:私人催促粮食入库的意思。 莫憎:不要憎恨。门外督租人:在田门外督促收税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所写,全诗通过描述农民交租的情况,表达了他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之情。
注释: 1. 亲奉王明御六龙,合登宰路冠诸公。 释义:亲自迎接帝王乘坐的马车,登上治理国家的道路,成为众位官员中的佼佼者。 2. 未应天子青宫友,犹滞黄幡豹尾中。 释义:不应与天子成为朋友,还被滞留在皇家车马队中。 赏析: 此诗为送郑尚书(名不详)守建安之作,以颂扬之情寄于其中,表达了对郑尚书的美好祝愿和期许。首句描绘了郑尚书作为朝廷重臣,身居要职,地位尊崇的景象
诗句原文: 平生两耳熟龚黄,今日身亲识大方。 太史若徵循吏传,一篇气脉在耕桑。 译文: 彭龟年曾经熟悉过龚黄的学问,现在亲自体验并认识这种大方的气质。太史若可以记录下循吏的事迹,那么他的作品中一定充满了耕桑的气脉。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吉州詹守的赞赏和期望。诗的前两句“平生两耳熟龚黄,今日身亲识大方”,通过对比诗人过去和现在的学习经历,展示了他对知识的追求从未停止
【注释】 (1)柏移平地失崎岖:柏树被移到平地,就失去了它生长在崎岖不平的山崖间的风采。 (2)培壅恩深报一无:你对我的恩惠深厚,我报答你的恩惠却一无所有。 (3)惟有依归意难尽:只有回归家乡的心情难以尽述。 (4)㶁㶁水循渠:水声潺潺沿着沟渠流淌。 【赏析】 此诗是作者为吉州詹守写的一首送别诗。前二句写送行时的情景,后二句抒发了依依不舍之情。 首句“柏移平地失崎岖”,用柏树被移到平地后
注释:自从我持节镇守朝廷,公正的言论让四海倾慕。为什么事不关系到天下?此心不执着于世间名利。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郑尚书守建安期间所作,表达了诗人对郑尚书坚守职责、忠诚正直的赞赏之情。首句“自从秉节簉明廷”,描绘了郑尚书刚到任时的庄重场景,同时也暗示了郑尚书的崇高地位和重要责任。接着,“谠论忠言四海倾”,赞美郑尚书的正直言论能够影响四方,让世人皆知其为贤良。第三句“何事不关天下念”
【注释】 谭经、戴:都是南朝宋时有名的文人。 “夺尽”句:意为这首诗的文词之美,已经胜过了经书和名画。 “虚名”句:意为名声不值一提。 【赏析】 《和徐思叔谢向大夫惠柑四首》,是作者于宋孝武帝大明元年(457)秋,与徐思叔、谢向等在江陵(今属湖北)相会而作。徐思叔、谢向均为当时有名的才士,他们常在江陵聚会,相互唱和。徐思叔曾将谢向所赠的柑橘题诗一首寄给他,作者应和其作,共四首,即此诗。 这组诗
诗句:山有乔松隰有台,胸中日月太平开。 译文:山上有高大的松树,山下有高台,心中充满了和平与安宁。 注释:乔松:高大的松树,比喻坚强和正直。隰(xí):低湿之地,此处指山下。台:高台。胸中日月:心中的天地,喻指理想或信仰。太平: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和谐。铿锵金石:形容声音洪亮有力。回俗驾:返回世俗的马车,象征摆脱了尘世的困扰。大尹:古代官名,此处指地方长官。触吟鞭:被诗歌所触动
【注释】 1.挽赵通判五首:挽诗。作者与赵通判为友,故作此诗以赠别。通判:宋代地方长官的副职。 2.猎猎:风声。 3.漫漫:水波浩渺。 4.无定在:无法捉摸。 5.竦竦:高峻挺拔的样子。 6.暮烟:夕阳余光中的薄雾。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寓景中。“霜风猎猎寒无奈”,起首二句,就着“霜风”二字落笔。“猎猎”二字状出风声,是秋风之音。“寒无奈”,是秋风之态。这两句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