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輗
【注释】 诸君:各位朋友。着意:留心。读书林:指读书的场所,此处泛指书籍。鸢鱼个里:指书中的道理。鸢鱼:比喻高超的书学技艺。识取:了解、认识的意思。各人心:各人的心思。 【赏析】 此诗是一首赠序诗,以赠序的形式,勉励读书人要虚心好学,深入钻研书里的知识。全诗用通俗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劝勉那些埋头书本的人要有实际的读书目的,不要浮于表面,只知死记硬背
【注释】 不:同“丕”,大。 将:将要。西:指秋天。溪边:山间小溪旁边,泛指山中。 坐:端坐。前山:指面前的山。 无一语:指没有一句话。 古人知:知道古人。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隐居山中时的心境。全诗语言平淡,意境深远,含蓄蕴藉而又耐人寻味,是一首富有理趣和哲理的山水诗作。 首句“花阴不正月将西”,以景起兴,描写了诗人居住的山居环境。“阴”字既指阳光不足,也暗喻了诗人心情抑郁、不得志
逐句释义及赏析: 1. 不辱其身不辱亲: 这两句诗强调了个人品德的重要性,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能够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不因外界的诱惑而放弃原则或尊严,那么他不仅能够保全自己的名誉,也能够给亲人带来荣誉。这里的“辱”指的是耻辱、污名,强调的是保持清白和自尊。 2. 要明圣学尽人伦: 这句表达了对知识和学问的重视,认为通过学习可以明辨是非,明白世间的道理,并且能将这种理解应用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首先,理解每句的含义,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概括。注意“道谒朱晦庵先生”是全诗的第一句,点明地点和对象;“野意”指野外景色,“凄凉”写出了诗人对这景色的感受;“出门一笑”是说看到这景色时的心情;“痴儿白昼犹鼾睡”写出了诗人的所见所闻;“唤醒”是诗人的感慨。 【答案】 译文: 野外景色凄清远俗情
【注释】 武夷洞前:指福建武夷山。 晦庵先生:朱熹,字元晦,号晦庵,是南宋理学大师。 近得:最近获得。坦途:平坦的路,比喻顺利的仕途。 阴霾:云雾、雾霾等天气现象。 纤翳(yì):细小的云朵。 万里:这里指空间的距离。乾坤:天地。 一样明:一样的明朗。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向一位名叫朱晦庵的学者道出自己的崇敬之情。诗中以武夷山为背景,通过写景来抒发对这位学者的敬仰之情。首句中的“生”字
花阴不正月将西,欲到溪边步懒移。 坐对前山无一语,此心惟有古人知。
诸君着意读书林,好去鸢鱼个里寻。 不必浪浮空记诵,且须识取各人心。
不辱其身不辱亲,要明圣学尽人伦。 岂为媚世文章士,养就中和万古春。
武夷洞前皎月生,归人近得坦途行。 阴霾涤尽无纤翳,远彻乾坤一样明。
宋代诗人邹輗,字行之,一字孝行,是北宋时期的一位知名文人。下面将详细介绍邹輗的生平与成就: 1. 基本资料 - 生平简介:邹輗出生于平江(今属湖南),是一位安贫乐道,自诩得朱子真传的诗人。他在朱熹出仕长沙期间,曾谒见朱熹并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影响。他一生以《四书》为指导,致力于学问的研究和传播。 - 文学成就:邹輗的诗歌创作丰富,有五首作品被收录在全宋诗中。其中《道谒朱晦庵先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