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汝玉
林塘佳趣 自脱荷衣别五湖,秋风几度惜莼鲈。 玉堂酒醒青绫薄,空忆林塘旧钓徒。 【注释】 “林塘”:指水边。“荷衣”:荷叶衣。五湖:指太湖、洞庭湖、鄱阳湖、洪泽湖和巢湖等五个湖泊。“玉堂”:指翰林院,皇帝的秘书省。“酒醒”:醒来。“青绫”:即青丝布,这里指衣服。“空”:徒然。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辞去翰林院编修职务后,离开京城,回到故乡苏州时所写的一首诗。 首联写辞官归隐后对家乡山水的喜爱之情
我离别松江已有几度秋天,汀洲上花丛和水草让我不胜伤感。 京城送别你到了松江,你梦游沧浪湖时旧时的钓船已经不见
【注释】唐宫七夕图:指唐代宫中的织女星故事。花萼:即牡丹,因唐代皇帝以牡丹为花,故称。关山:指北方边塞。风雨闻铃夜:指牛郎织女的相会。 【赏析】此诗描绘了唐朝宫中七夕之夜的景象。诗人以花木、宫殿、牵牛星和织女星为意象,将唐宫七夕夜的美景与牛郎织女的故事巧妙结合,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展现了七夕之夜的美丽与哀愁。整首诗既表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又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桥亭八咏为宗人府经黄子中赋 其二 香炉紫烟》是明代诗人王汝玉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鲜明的形象描绘了紫烟缭绕、孤峰晨晓的迷人景致,以及松风吹动之下,飞鸟翱翔的自然景象。下面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详细解读: 1. 紫烟明复灭:描述早晨时分,天空中紫色的烟雾逐渐消散又重新弥漫的景象。"紫烟"通常与山色相映成趣,此处可能是指远处山峰的颜色在晨曦中若隐若现,如同紫色的烟雾一般
【注释】 清閟(bì):清幽。高人:高洁的人。散仙:即仙人。常留遗墨:经常留下字画,流传后世。相思意:指思念之意。重惘然:再次感伤。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对前人作品的题咏之作。诗人在欣赏元镇《荆溪清远图卷》时,想起王维的诗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于是感慨道:当年王维隐居终南山时,也曾有如此幽静闲适的心情,而今自己虽身处繁华之中,但内心却如王维一样感到空虚寂寞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花开山色中,鸟哢泉声里。 - 诗句解读: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画卷。"花开山色中"形象地展现了山间的花开美景,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鸟哢泉声里"则捕捉到了鸟儿啼鸣与泉水声交织在一起的声音美,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 关键词解释: - 花开:形容花朵盛开的景象,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 山色:山的颜色或景色,通常指山脉中的自然色彩
潮痕带晚沙,云影连春树。隔浦漾舟来,应寻酒家去。 赏析 第一句:“潮痕带晚沙”描绘了一幅晚霞映照下沙滩被潮水痕迹染红的美丽图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迁。“带”字的使用,不仅形容了沙滩上潮水的痕迹,也暗喻着时间对一切事物的深刻影响。 第二句:“云影连春树”则转向天空,通过云与树的交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画面感。这句诗让人联想到自然界的和谐美,同时也暗示了一种期待或盼望的心情。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深院沈沈晚:“深院”指庭院深处,“沈沈”形容天色渐暗,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 2. 香崖独自飘:“香崖”可能是指庭院中某个角落,“独自飘”描绘了那里花香四溢,独立于外界的景象。 3. 忽闻琴瑟声:“琴瑟”是中国传统乐器,此处用来象征和谐、宁静的氛围。 4. 都是相里润:“相里”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者人名,“润”在这里表示滋润、充满。 译文: 在深深的庭院中,随着夜色的降临
注释:紫府深深,白日静闲,仙人归去邈远难以攀。当初我被贬谪到人间暂居,如今写遍江南雨后山。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被贬谪后,在江南雨后的山川中,以笔为剑,抒发心中的愤懑和无奈。首句“紫府深沉白昼闲”,以紫府比喻朝廷,深沉表示朝廷的黑暗,白昼闲表示朝廷的腐败。二句“仙人归去邈难攀”,以仙人自喻,表达了对朝廷的失望和无奈。三句“当时暂谪来尘世”,回忆起自己被贬谪到人间的情景
注释:上清仙子是晋代风流人物,她喜爱竹子,就像王子猷一样。她画的竹子像白玉一样清新,湘滨的露水冷而清澈,夜来秋风吹得清凉。 赏析:此诗通过描绘竹的形象,赞美了上清仙子的高洁品质和超凡脱俗的精神世界。上清仙子以竹子比喻自己,表达了对竹子的喜爱和崇敬之情。她画的竹子如白玉般清新,如同仙子一般高雅。湘滨的露水寒冷清澈,象征着仙子的内心世界纯净无暇,与世隔绝。夜晚来临,秋风萧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