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
以下是对《虞美人》逐句的翻译及赏析: - 第一句:“今夕复何夕,闻彼将士歌。” 译文:今晚又是何时,听到那士兵们在唱歌。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特定环境下(可能是夜晚或战争)听到士兵歌声时的感慨,可能反映了他对当前局势的忧虑。 - 第二句:“中夜为之惊,楚声一何多。” 译文:深夜之中,被他们的歌声所震惊,歌声真是太多了。 赏析:这里“楚声”指楚地的音乐风格,可能指的是楚国的民歌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上巳日与诸公饮酒 斯人寄一世,生与忧患并。 惟兹杯酒间,庶以得其情。 良晨况时至,草木欣向荣。 惠风扇郊原,百鸟亦和鸣。 肴核无馀品,斟酌恣纵横。 陶然与天游,况复物我形。 昔称王子乔,服药以长生。 于今定何许,但有三山名。 织女无成匹,牵牛不服耕。 君当恕我醉,此言其可听。 逐句释义: 1. 上巳日与诸公饮酒 - 这是描述在一个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的日子里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首诗的意境空灵而悠远,仿佛一幅画卷徐徐展开,让人沉浸在那宁静而又略带惆怅的景致中。 “钲鼓振山谷,旌旗蔽丘原。”诗句开篇描绘了一幅战前的壮阔场景,钲鼓声在山谷间回荡,旌旗遮蔽了广阔的丘陵。这一景象不仅展现了战争的紧张氛围,也暗示了主人公即将踏上征途的命运转折,一种不为人知的悲壮与决绝跃然纸上。 “日昃不遑食,走马上高山
【注释】 灞上:指今陕西西安东灞上。 鸿沟:指今河南荥阳西北的黄河和淮河交汇处。 黥布:汉初人,曾封英布为淮南王。项羽分封诸将后,英布被封在九江郡,后来叛变。 亚父:指范增,项羽的主要谋士。 释彼父与妻:指范增离开项羽。 京、索:古地名,今属河南境内。 彭城:故址在今江苏徐州附近。 崔嵬:高耸貌。 驻军:驻扎军队。 劳:使……疲困。 【赏析】 这是一首感慨时局和个人命运的诗
【解析】 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来判断所考句子的内容。本题是一道综合性的试题,既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也考查考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领悟能力以及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程度。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诗句意思及赏析诗句的能力。重点把握诗歌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的意义与用法。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然后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具体分析即可。本诗为七言律诗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重点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情感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本诗是一首乐府古诗。“风云混草昧,龙蛇跃中野”的意思是:天昏地暗,风云交杂,龙蛇在旷野里腾跃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的作品。诗人通过楚汉争霸的历史事件,歌颂了志士仁人的功业与英勇,表现了自己壮心未已、壮志难酬的感慨。 “志士重勋业,英雄惜疆土。”这两句是全诗的主题,也是历代传颂的名句。在封建社会里,统治者常常把疆土的得失看作是国家兴亡的标志。这里,作者强调的是“志士”和“英雄”,他们关心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重勋业”和“惜疆土”都是对历史人物的高度概括,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田园居 贫居委丘壑,衣食营我身。日夕在东皋,岂辞辛与勤。杖策命僮仆,荷锄理荒榛。翳翳榆柳川,蔼蔼桑麻村。嘤嘤谐鸣鸟,依依耦耕人。父老欣相过,共荫田园间。时复倾一壶,聊以解劬颜。但令谐吾愿,躬耕非所叹。 注释与赏析: 1. 贫居委丘壑,衣食营我身。这句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满足感,他过着清贫的生活,但能够自给自足,这是诗人所期望的生活状态。 2. 日夕在东皋,岂辞辛与勤
【注释】 ①寒家:贫贱之家。 ②葑菲:一种野菜,比喻卑贱的人。 ③伉俪(kàng lù):夫妻。 ④屏营:恐惧不安的样子。昏晨:指黄昏时刻。 【赏析】 此词为女子自诉其被遗弃的哀怨之情。起句“妾本寒家女”,表明自己出身寒微,是贫苦人家的女儿。“少小在闺门”,说明自己从小生长在深闺中。两句从身世落笔,点明自己的身份和处境。 “何以丑陋姿,乃蒙君子亲。”意思是:为什么自己长得丑,却得到您的宠爱
过清河口 长淮东南驰,泗水西北骛。 千古相混并,茫然以东去。 扁舟乱其流,日夕方此渡。 译文: 长淮江水向东奔流,泗水向西激荡向前。 千百年来黄河水和淮河水混在一起流淌,最终都朝着东方流逝。 小舟在湍急的流水中颠簸不定,黄昏时分才渡过这道河流。 大海无边无际,狂风怒号卷起巨浪高高地吹打岸边的树木。 汹涌的洪水激起巨大的波浪,清澈的源头隐藏在水流之中。 泾水渭水虽然水流方向不同,但都是从西北方发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