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以智
《西湖杂兴 其二》是一首充满江南水乡特色的诗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西湖边的生活片段。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解释: 1. 欸乃渔歌杜若洲:这句描绘的是渔民在杜若洲上唱着渔歌的场景。杜若,是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常用来比喻美丽的风景或者人物。这里用“杜若”来形容那些生活在水边的人和景致,增添了一份诗意。 2. 露寒灯火不知愁:诗人描述了夜晚在露水寒气中点亮的灯火,而这种景象却让他忘却了忧愁
注释: 五杂组,身上衣。 往复还,鸿雁飞。 不获已,行不归。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画卷。首二句“五杂组,身上衣。”形象地展现了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五指山,即五指峰,位于中国海南省中部偏南的乐东县境内,主峰海拔1867米,因山峰像五个手指而得名。这里指的是五指峰的山石,被用来编织成衣物,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的尊重和依赖。 第三句“往复还
回文诗是指诗句正读反读都一样的诗歌。 解析: 1. “秋天一望怨衣单,露满砧声草径寒。” - 解释: 描述了秋季景色,表达了诗人因思念而感到寒冷的心情。 - 关键词注释: 秋天、怨衣单、露满砧声草径寒 - 描绘了秋日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 2. “楼暗树深烟入幕,月依人静夜凭阑。” - 解释: 通过“夜凭阑”展现了诗人在深夜中孤独的身影,以及他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 - 关键词注释:
注释:燕国的人善于弹筝,他的悲歌曾经很有名。 我近来离别容易,但我不怕那断肠的歌声。 赏析:此诗是赠给燕人的歌咏之作。首句“燕客善弹筝”点明题目中的“燕”,并说明此人擅长弹筝;次句说这个人以前曾以悲歌著名,表明他有才华。第三句写近来自己和燕客分别的情况,表现了对朋友的关心。末句“不畏断肠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安慰与关切,也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感人
注释:露水冷清,荷花的颜色不再红润,孤山的梧桐树已经变得老去。当年油壁车走过的那片小路,依然在西陵的风雨之中。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西湖风景的诗,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怀念之情。诗中通过对比手法,将荷花与梧桐、油壁车与西陵风雨进行对比,突出了西湖的美丽和独特魅力。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追忆和感慨
逍遥洞 逍遥洞位于湖北省秭归县茅坪镇,是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据传,这里是古代文人骚客游览的场所。逍遥洞的名字来源于古代诗人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逍遥游”一词。逍遥洞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1. 诗中第一句“天地一时小,惟馀洞口宽。”描绘了逍遥洞所在环境的宏大与宏伟。这里的“天地一时小”意味着在如此宏大的空间里,逍遥洞显得特别渺小,给人一种渺小而孤独的感觉
送别刘荐叔 远游才子著先鞭,载笔江湖又十年。 白眼相逢秋色里,青山环立酒杯前。 一时快意难题尽,千古销魂是黯然。 重咏谪仙黄鹄句,齐飞挂在落霞边。 注释: 1. 远游才子著先鞭:指才华横溢的文人走在前列。 2. 载笔江湖又十年:意思是在江湖中行走已经十年了。 3. 白眼相逢秋色里:意思是在秋天的景色中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情,用白眼表示不满或者失望。 4. 青山环立酒杯前:意思是在山峦环绕的地方饮酒。
【注释】 ①“漫云”句:说自己虽像嚼齿枕戈,但并未真正上阵,因为祥兴四年(1297)的战事已经结束。②“占历”句:说自己对占卜之术十分自信,知道今年是赤伏之年,应该吉利。③“骑箕”二句:说自己在灵武(今宁夏银川)时,有先见之明,预见到元朝必败,因而归顺朝廷;而今独自守荥阳,也是命中注定,与生俱来的事。④“莫以”二句:说不要以人间的成败论英雄,要像《虞山一字记》一样,以燕然勒石为志。燕然勒石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词人刘克庄。下面是它的逐句释义: 闻君昨岁出温麻,作客荆吴不顾家。 这句诗的意思是听说你去年从福建来到京城,作为官员被派往荆门、吴地任职,却忘记了自己的家乡。"出温麻"是指官员离开自己的家乡去上任的意思,"荆门"和"吴"是古代中国的两个行政区域。 万里风尘凭漏影,十年慷慨吊怀沙。 这句诗的意思是在千里之外,我看着天上的星星,想起了你。"凭漏影"是一种计时的方法
诗句释义 1 飘风吹急雨:描述雨的突然和猛烈,如同被风吹拂。 2. 沙路不成泥:雨水使得原本的沙地变成了泥泞的道路。 3. 白石洗松径:雨水冲刷过白石,使之更加洁白,也使得松树的小路更加清晰可见。 4. 青云挂柳堤:天空中的云彩像柳树枝条一样垂挂。 5. 鹿湖秋后雁:秋天的湖边有一群迁徙的大雁。 6. 牛屋午时鸡:中午时分,牛屋传来了母鸡的叫声。 7. 饭罢随筇杖,招人握手题:吃完饭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