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以智
【解析】 本诗前两联写自己昔时登高望远,今时独坐孤馆,思忆长安;后两联写月照南冠,万里天远,三更寒影,梦回旧地。 【答案】 ①看月:即赏月,指观赏月亮。②那从岭外看:意思是说,我站在钟山之巅,眺望远处的南陵。③昔尝临北阙:意思是说,昔日我曾身居皇帝身边的近臣,也曾亲临朝堂之上。④今独照南冠:意思是说,如今我独自坐在孤馆之中,只能遥想当年在朝廷上的荣华富贵。⑤万里天难问:意思是说,万里之遥
孟庙作 阳关愁北望,草落峄山空。野渡荆榛外,残碑烟火中。 尘飞不见日,庙古自生风。桧柏千馀岁,犹存邹邑东。 注释: - 阳关愁北望:在阳关这个地方向北眺望,心中充满了忧愁。 - 草落峄山空:草已经从山上飘落下来,显得空旷无人。 - 野渡荆榛外,残碑烟火中:在野渡的尽头是长满荆榛的地方,而在这些地方残破的碑石上还残留着烟火的气息。 - 尘飞不见日:尘土飞扬使得天边的天空变得模糊不清
【注释】 驰驱:奔走,驱车。汶上:山名,在今山东泰安东北。垂柳:指杨柳树。范子:指春秋时的范蠡,字子范。朱家:指西汉朱家,与陈平为刎颈之交。郭外:城外。孤蓬:蓬草,随风飘扬不定。太白斜:指秦时的泰山。 【译文】 奔驰过汶水上游,只见浅流壅积的沙石。千里之外只有垂柳,三春里不见桃花开放。望湖名范蠡,行路怀念朱家。城外风吹起蓬草,飘飞的烟云仿佛是太白峰。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旅途景色的诗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的名作名篇默写能力,这是传统考试中常考的一种题型,要求考生背诵全诗。在默写时,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轩、转、幽、荒。同时要注意重点字词“壑”“青”的写法。 【答案】 浮山在陆居此藏轩。开门受山色,深竹当书轩。花转钱塘路,香从流水源。白云每幽壑,青草自荒园。 殷勤渔子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送魏征北使还》。全诗如下: 春辞长安过芦沟桥 河道出桑干,桥头薄日寒。 榆关春色迥,辽海暮云残。 征雁回金阙,归鞭控玉鞍。 惊沙掩独鹿,回首远长安。 译文: 春天告别长安,走过芦沟桥, 黄河的水从桑干流出,桥头吹着寒冷的风。 榆关外面景色明媚,辽海那边暮色渐浓。 征鸿飞回皇宫,鞭梢指向玉鞍上。 黄沙中掩藏着孤鹿,回首遥望远方的长安城。
三叠泉 三峡巴江似直流,叠溪屏障几曾收。 冰绡剪破裁云幔,银汉倾斜作玉沟。 画角鼓声催急雨,阳关笛曲送深秋。 谁将折笔图成后,可挂松风最上楼。 注释: - "三峡巴江似直流":指长江在三峡地区如直线般奔流。 - "叠溪屏障几曾收":形容三峡的山水景色如同屏风一般层层叠叠,难以尽收眼底。 - "冰绡剪破裁云幔":比喻瀑布如丝带般洁白如冰,如同裁剪出云彩制成的帷幕。 - "银汉倾斜作玉沟"
独往 同伴都分毛,麻鞋独入林。 一年五变姓,十字九椎心。 听惯干戈信,愁因风雨深。 死生容易事,所痛为知音! 注释: 1. 独往:独自前行。 2. 同伴都分毛:同伴们都各自分开了。 3. 麻鞋独入林:穿着麻鞋独自一人进入了森林。 4. 一年五变姓:一年之内五次改变了姓氏。 5. 十字九椎心:用十字和九个点来表示内心的痛苦。 6. 听惯干戈信:习惯了听到战争的消息。 7. 愁因风雨深
【注释】 忆秦娥(yu)——词牌名。 花如雪——形容梅花洁白如雪。 东风夜扫苏堤月——东风轻拂,月光洒满了苏堤,如同在扫雪。 香销南国——形容香气四溢传向南方国家。 几回圆缺——月亮有圆有缺。 钱塘江上潮声歇,江边杨树谁攀折——钱塘江上的潮水声渐渐平息了,江边的杨柳被什么人攀折了? 西陵渡口——古地名。 【赏析】 《忆秦娥·花如雪》是南宋词人姜夔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写西湖的夜景和断桥残雪的景色
大江东北风,可上亦可下。 四面皆挂帆,使君如使马。
阑干昨夜怨东风,上苑樱桃雨后红。 镜里不留春色在,随风飞出未央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