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怡
【译文】 成都运司园亭十首 西园 小阁临平池,阳春美景如画; 危桥横跨花屿,风景宜人。 杖履悠闲自在,龟鱼荫蔽深阻。 刻石记录新涨水,弄水涤烦暑热。 与物我两忘,珍禽亲近人语。 赏析: 《西园》是北宋王安石在成都运司任职期间所作,共十首。此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花园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诗人以“小阁平池阳”开篇,描绘了一座位于阳春美景中的小阁,与周围的平池、阳春相映成趣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诗句 1. 使君漱流心:使君,古代对高级官员的尊称。这里的“使君”指的是成都的知府或长官,他们经常到公园、园林游玩。“漱流心”是指他们在游赏中的心情,如同在溪水中漱口一样愉悦。 2. 官府未始忘:官府,即政府部门。这句话表明,无论是官还是民,都不会忘记这个地方的美丽景色,都愿意来这里游玩休闲。 3. 亭下玉溪水
成都运司园亭十首·西园 注释: 方亭(方形的亭子):亭子的外形是正方形。惟(只,仅):只是,仅仅。四柱:亭顶的四个支柱。对峙(相对,互相)花竹间(花和竹子之间):指亭子两侧的花木和竹子之间。淙(cóng):泉水流过的声音。潺潺(chán chán):水流声。宛如(好像,如同)双彩舸(两条美丽的船):比喻亭子的形状像两条彩色的船。缆(cuàn):系住,拴住。春波湾(春天的水波):喻指湖面上的水
注释: 花像窈窕淑女,美丽动人;宛如水中小洲。 庭院轩窗景色优美,整天欣赏着芳香的花朵。 池塘清澈水草压弯了枝条,水中鱼儿争相抢食花蕊。 想象绣花床上春光明媚,归家的心愿油然而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花园,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花园中的花草树木、池塘鱼虫等自然景观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花园的描写
成都运司园亭十首西园 嘉木密交阴,月夕苦荟翳。 高台出林杪,远目望天际。 不厌清露寒,只恐轻云蔽。 可但少陵翁,能思斫仙桂。 注释: 1. 嘉木密交阴:指高大树木茂密,遮阴形成阴凉处。 2. 月夕苦荟翳:在月光下(傍晚)因树叶密集而感到幽暗和压抑。 3. 高台出林杪:高台上的亭子位于林梢之上。 4. 望天际:远眺天空。 5. 不厌清露寒:不怕清晨露水的寒冷。 6. 只恐轻云蔽
诗句翻译:楼上的竹子萧瑟,竹林间传来潺潺水声。 译文:楼下的竹子萧瑟而高洁,竹林中的水滴声在耳边回响。 注释:潇潇(xiāo xiāo)-形容竹声清越;㶁㶁(qiào qiào)-形容水声细碎悠扬。 赏析: 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园中的自然美景,以“楼下的竹子萧瑟”开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新的氛围,为后续的描写奠定了基调。接着“㶁㶁竹间水”,则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竹林之中流淌的水声
【注释】 成都运司园亭:指成都府路转运司的园林。缉(ji,缉)茅如蜗庐:像蜗牛壳那样缉起茅草来盖的小屋。缉,用丝带束紧。蜗庐,蜗牛之壳,这里借指简陋的小房子。容膝才一丈:形容小得只能伸开脚,膝盖碰在一起。“一丈”即“尺”,古代的长度单位。规圆无四壁:没有四围的墙壁。规,取其形状规整之意。“四壁”指四周。空廓含万象:空旷开阔,包容万物。廓,宽广。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句的意思,把握诗句中重要意象的内涵;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分析诗句的妙处所在。“池台密相望,曾是故侯宅”,池台密相望,曾是故侯宅,写出了园内池馆台榭之间互相掩映、彼此呼应,曾经是故侯的宅邸,流露出一种对往昔繁华岁月的回忆与留恋。“赏心知几人”,赏心知几人,意思是只有少数人能懂得欣赏这份美景,抒发了诗人对美好事物难以为众人所理解的感慨。“乔木已百尺
注释:峨峨碧油幢,矗矗羽葆盖。形容高大威武的仪仗队。燕居不废严,环竦布亭外。指在休息时也要保持警惕。秾阴生昼寒,微风吹来发出的声音像天籁。形容树木茂盛、枝叶繁茂的景象。隐几对凝香,衣冠嗒如蜕。形容人静下心来,专心致志地读书或做事的样子。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作品,写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秋天。诗题“成都运司园亭”即指成都转运使司官衙园林中的堂亭。韩翃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与钱起、卢纶
成都运司园亭十首西园 虚堂已深窈,那复要营室。 使君寂无事,闭閤卧终日。 临池狎清泚,养竹听萧瑟。 不为省春耕,轺车肯轻出。 注释: 1. 虚堂:空荡荡的厅堂(比喻没有事)。 2. 那复:怎么还(哪用)。 3. 营室:房屋。 4. 使君:县令。 5. 省:通“审”,仔细考虑。 6. 清泚:清澈的水。 7. 轺车(yáo chē):有篷的小车,供官员乘坐。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成都运司的园亭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