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汸
诗句原文: 城阴寻古寺,日午报钟声。 豸服防僧避,龙华护法明。 雪残双树冷,溪抱二流清。 为问庐山客,何如入社情。 注释: - 城阴寻古寺:在城市的边缘寻找古老的寺庙。 - 日午报钟声:中午时分,寺庙里传来报时的钟声。 - 豸服防僧避:穿着官员的服饰来防止僧人的侵犯。 - 龙华护法明:表明龙华寺有高僧守护,佛法庄严。 - 雪残双树冷:描述雪后的景色,两个树枝上积满了雪,显得冷清。 -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的鉴赏。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归心年不待”,意思是说:归乡之心已经迫不及待了;“牵世俱为客”,意思是说:世人都像我一样是外乡之客;“辞官独见君”,意思是说:我辞去官职只因为想与你见面;“到家春草合”,意思是说:回到家乡看到春天的草长得很茂盛;“度岭瘴烟分”,意思是说:越过岭去瘴气烟雾弥漫;“去去嵩山迥”
滇省监试武士 锁院此重开,登坛属异才。 滇省:云南省。因云南古称“滇”,故称。 锁院:指关闭院门,不让人出入。 此重开:意思是重新开放了。 登坛属异才:登上祭坛,授予有才能的人官职或使命。 汉业铜标在:汉代的事业和标志还在。指汉朝遗留下来的事业和功绩。 边尘铁骑催:边关的尘埃像飞驰的战马一样快速。形容边疆战事频繁,战马奔腾。 行看投笔去:走着看着,准备放下笔杆离开(朝廷)去参军打仗。
【注释】 1. 高阁:高大的楼阁。清虚:清静空旷。 2. 长川:宽阔的河流。落照:夕阳西下的景象。馀:留有余辉。 3. 垂翼同归鸟:意指志同道合的人。冥心不羡鱼:意指淡泊名利,安于清贫。 4. 因君:因你的邀请。倾盖:古人相见,以车盖为礼,互相倾盖表示欢迎。 5. 驻征车:停留下来,即停车休息。 【赏析一】 此诗作于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秋,时诗人在岳阳楼上。当时朝廷政治昏暗,党争不断
【解析】 这是一首记游诗,写诗人游览清溪洞时的情景。开头两句“洞壑何年辟,缘溪五里间”,是说清溪洞已经开辟了多年,沿着溪水走有五里左右的距离。接着三、四两句“探奇披瘴入,眺险拂云攀”则是说探寻奇景,进入洞中驱除瘴气;攀登险峰,越过云雾。后四句“泉暗惟闻响,花深不记还”则是说洞中泉水昏暗,只能隐约听到响声;花丛深处,无法回头。最后两句“始知穷海外,别自有名山”则是说才知道在遥远的海外也有名胜
【注释】越鸟一相失:指朋友之间离别,如同飞鸟相失。同时别会稽:指分别时,两人都在同一地方。忽传千里札,因奉八行题:忽然间传来了王南安的书信和诗,我恭敬地抄写下来。庾岭看天末,章江带郡西:庾岭是江西分界处,章江流经会稽郡(今浙江省绍兴市)一带。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得知友人已到京城后,写给他的一封答谢信,并附寄一首七律给王南安,表达了诗人对王南安的深厚友情以及对他远道而来的感激之情。全诗语言简练
青华洞 暂辍台中鞅,来寻洞口春。 壑幽经窈窕,石怪讶嶙峋。 气润常含雨,明通不受尘。 凿空非汉使,到此定迷人。 注释:暂停车马的车轮,来到青华洞寻访春天的气息。山涧幽深,经过曲折蜿蜒的小路,看到岩石奇异怪异、参差不齐的样子。洞中空气湿润,常有细雨滋润,光线明亮通透,不受尘土的干扰。这洞穴不是古代汉使所凿,但到这里却让人陶醉不已。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青华洞的古诗
这首诗是诗人张籍为友人张含的遗孀所写的哀悼之辞。诗中通过对张含生前和死后的对比,表达了对张含深深的怀念之情。 以下是对诗歌逐句的解释: 1. 旧事徵彤管,新诗哭繐帷。 注释:回忆过去的事情就像用红色画笔在彤管上描绘一样鲜明,现在却只能在悲痛之中,用泪水来哭泣。 赏析:诗人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悲伤场景,表达了对朋友逝去的深切哀痛。 2. 一朝谢膏沐,谁复嗣音徽。 注释
岁暮斋中作 注释:在岁末的时候,我在斋中创作诗歌。 译文:我在一个年尾的时候,我在斋房中创作一首诗。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岁末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叹和思念家乡的情感。诗中通过描绘自己身处异乡,思念家乡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认为即使是贫穷的生活,也要像僧人一样施舍给需要的人,而不是像官吏一样只知道索取。最后,诗人以华山之景作为结尾
始发滇中 荒外倦游日,南中归去情。 春心同社燕,旅迹任江萍。 自恨拂衣晚,谁云脱屣轻。 独怜山太宰,门下绝嵇生。 【注释】 1. 始:开始、启程 2. 滇中:云南地区。 译文: 开始在云南出发 我厌倦了在外漂泊的日子,想要返回故土 春天的心境和燕子一样欢快,我的足迹就像江边的浮萍 我后悔自己太晚了才放弃世俗名利 谁能说放下尘世名利轻松愉快呢? 只有我对山太师的赏识之情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