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守正
【注释】 松陵,地名,在今江苏南通县西南。爱此如圭月:爱这里像月亮一样美好。加衣倚石坡:披上衣裳依傍在石头的斜坡上。村醪(láo):乡村的美酒。醺:醉。蛮语,方言。吴田:即“吴地”,泛指江南地区。其奈:那怎么办呢?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因公事来到江南松陵,夜泊时触景生情,写下这首诗。诗中描绘了江南水乡夜晚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联“爱此如圭月,加衣倚石坡
春日万都尉仲晦邀游白石园同汪梧丘吏部朱白岳侍御李于鸿大理 其一 名园曾屡过,今得主人将。 白石同邀坐,青山似梦长。 柳摇争水绿,莺占落松黄。 花信因寒禁,逡巡半吐房。 注释: 1. 名园曾屡过:曾经多次路过这个著名的园林。 2. 今得主人将:现在有幸成为主人。 3. 白石同邀坐:邀请我一同坐在白石旁边。 4. 青山似梦长:青山似乎像梦一样遥远。 5. 柳摇争水绿:柳条随风摇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描述了作者在松陵的所见所感。下面是逐句翻译及注释: 离家已七日,三百到松陵。(第1句) - 离家已七日:离家已经有七天了。 - 三百到松陵:经过三百里的行程,终于到达松陵。 岸冥桥形古,湖宽树影升。(第2句) - 岸冥桥形古:湖水很黑,映出了古老的桥梁的影子。 - 湖宽树影升:湖水宽广,树影倒映在水面上,随着水波荡漾而上。 野田留小庙,曲浦聚渔灯。(第3句) -
《新得听昄亭喜述·其四》是明朝诗人沈守正的作品。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1. “欲将南垞口,遍插木芙蓉。” - 关键词解释: “欲将”表示打算、希望,“南垞口”可能是一个地名或特定的自然景观。“遍插”即广泛种植,“木芙蓉”是一种花卉,以其美丽的花朵和坚韧的生命力而闻名。 - 诗句释义及赏析: 诗人表达了对美好景象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在诗中,南垞口可能象征着一种理想状态,即通过广泛的绿化活动
【注释】 万都尉:官名,指王仲敏。 白石园:在今江苏南京市玄武区。 朱白岳:即朱文玉,字白岳,号白岳山人。 李于鸿:即李于鸿,字于鸿,号鹤田,又号南溪。 葛强:《列子·周穆王》中有个叫葛由的人,善于驾御六马,能日行万里,后因以“葛强”为骏马的代称。 【赏析】 这首诗是王仲敏与汪梧丘、朱白岳、李于鸿游宴白石园时作。诗写春日游赏之乐,首联描写了海棠尚未入睡,弱柳仍带着黄色
送钱长人赴蕲州(其一)鸣琴称妙手,岂畏楚风嚣。 春日桃花满,秋江鱼枕高。 远寻钴鉧水,归问绿杨桥。 清暇能如此,何嫌暂折腰。 注释: 1. 鸣琴:弹琴的声音。 2. 称妙手:称赞弹琴的人技艺高超。 3. 楚风嚣:指楚国的风俗。 4. 春日桃花满:春天桃花开满了枝头。 5. 秋江鱼枕高:秋天江边鱼网低垂,像是枕头一般。 6. 钴鉧(zuó)水:地名,在今安徽当涂东北。 7. 绿杨桥:地名
注释: 江边城墙众多,闲暇时我常常放衙。 很少听说留下白艾,怎肯贡上文蛇? 向百姓问风俗征求年长者的意见,堆盘的鱼虾大半是鲜虾。 尝试披阅那些循吏傅的奏书,但风还未到天涯。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点明送别的地点和原因,即江边;颔联写饯别之情,诗人对钱长人赴任蕲州并不感到惊讶,因为蕲州虽地处僻远,但“多山”之地也有其独特之处,所以诗人说“少闻留白艾”;颈联写钱长人即将赴任的消息传开后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新得到听昄亭的喜悦之情。 何须穷五岳,适意即名山。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名山的向往和追求,即使不必去五岳之巅,只要在名山中就能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和生活的情趣。 老树全依壑,枯藤纽作关。 这里的“老树”象征着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厚重,而“枯藤”则代表了坚韧的生命力量和顽强的生命力。诗人用“全依壑”来形容这些老树和枯藤的位置和姿态,暗示着它们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
【注释】 ①畲(xiē):古时对南方少数民族首领的尊称。新安:地名,在今浙江省境内。 ②“落叶”二句:形容送别之景。落叶如朝雨,即指秋日落叶纷飞,如同晨雨飘落。鸟栖寒复惊,指深秋之时,鸟儿因寒风而惊飞。 ③“奈何”二句:写诗人不忍离别之情。何当:何时,如何能;此:此日,今天。又:重复地,不断地。故人:老朋友。行:出发。 ④江月船头酒:指诗人在船上举杯饮酒,欣赏着江上的月亮。江月
【注释】 1. 赠萍踪:指诗人赠送给萍踪的诗。 2. 何期:怎么料到。 3. 道从无字得:指禅宗认为,佛法不外乎“空”字,即佛性本自清净,但人们往往被文字所束缚,不能领悟到它。 4. 僧以不禅难:禅宗强调直接体验,认为不应通过文字和理论去理解佛法,而应当直截了当地体悟。 5. 三复烟霞句:反复吟诵烟霞等美景诗句。 6. 岛可寒:指隐居海岛的生活。 7. 闻将迁谷口:听说将要搬到谷口这个地方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