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守正
注释: 秋夜闻笛:秋季的夜晚听到笛子的声。廓落:空旷,寂静。无绪:没有思绪,形容心情烦闷。谁家送笛来:是谁家的笛子送来的声音?乍惊:突然惊动了。云影破:仿佛云朵的影子被打破。杵声哀:捣衣时杵声显得凄切哀伤。八月荒蒲柳,三年困草莱:意思是说,秋天的蒲柳已经长得又高又茂盛,而自己却已经度过了三年的贫困生活。寒蝉与急纬:寒蝉和织布机的声音,一起催人入梦。管中催:指梦中听到的笛声,在梦中催促人进入梦乡。
诗句解析 1. 重至黄岩署中 释义: 诗人再次回到位于黄岩的官署。黄岩,一个地名,这里可能指代诗人曾经工作的地方。 2. 台荡古奇胜 释义: 台荡地区以其古老而又奇特的美景而闻名。这里的"台荡"和"古奇胜"可能是形容这个地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 3. 羽洞郁中蟠 释义: 羽洞位于地势险要之处,郁郁葱葱,如同盘旋在山谷中的龙。这里的"羽洞"和"郁中蟠"描绘了一幅神秘而幽深的景象。
这首诗是赠给柴云倩的,表达了诗人对其隐居生活的赞赏和鼓励。 第一句“名园藏屋里,下阁又登台。”意思是说,这所美丽的园林隐藏在屋子里,走出房间又登上了高高的阁楼。这两句诗表达了对柴云倩隐居生活的喜爱,同时也暗示了柴云倩的生活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第二句“有此幽栖地,何妨暂一回。”意思是说,既然有这样的优美环境可以隐居,为什么不能偶尔回来看看呢?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柴云倩的关心和期待
【注释】斗:量词,容量单位。 楹:屋柱,这里指屋子。颓垣:残垣断壁。蜗牛:喻指年老体衰。 扪虱:指搔痒。扪(mén):用手摸。 呼僮:呼唤仆人。豚:小猪。逐豚:追逐着玩。 氤氲:烟雾弥漫的样子。 【赏析】 重至黄岩署中 这是作者再次到任后写的一组诗中的第二首。黄岩是作者的故乡,这次重来,心情自然十分复杂,既有“宦游无定处”的苦闷,也有对家乡的留恋之情。因此,在这首诗中
注释: 1. 三世托通家:三世,指三代;托,依靠;通家,泛指亲戚或朋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与柴云倩有着深厚的友谊,是三世之交的朋友。 2. 从来见赤騧:赤騧,一种红色的马。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从古至今,我看到的只有红色的马,没有看到白色的。这里可能是在讽刺某些人对某些事情的看法过于狭隘,只看到一部分,看不到整体。 3. 稍能露头角:露头角,比喻开始显露才能或锋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注释】 1.鲲(kūn)翅日图南:鲲鹏的双翼展开,向南飞翔。鲲:传说中的一种大鱼。图:计划、打算之意。 2.江花笔阵酣:江边的花在用笔墨挥洒着。 3.胸涵秋涧水:胸怀像秋天涧中的流水一样深邃。含:包容;渊:深渊,比喻心胸宽广深远。 4.眉带夕峰岚:眉毛上边有山峦的影子。 5.我有难堪七:指“我”心中承受着许多难言的苦衷。 6.君期不朽三:你期待着我能永远生存。 7.连舟复连骑,似蔗嚼逾甘
诗句赏析1:世事竟如此,吾生何所为。 世事本难全,吾生已愧天。 半千非自誉,百六值今时。 白匡犹遭叱,青蝇更俟谁。 便当披发去,宁待北山移。} {诗句赏析2:《丙辰下第》是明朝诗人沈守正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在科举考试未中时的心情。 此诗先写常年征战,让人不知该从何说起;接着连续用“危左衽”“断黄龙府”“移白鹭洲”三个典故来表达北宋被灭、南宋偏安的现实;最后以写景作结
这首诗是诗人重至黄岩时所作。全诗以平淡的叙述,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我们来解析这首诗: 1. 第一句“一官何淡漫,去矣又还来”:诗人用“淡漫”来形容自己的官职,意味着这个官职对他来说并没有太多的意义,他去的时候已经离去,回来的时候又是匆匆。这里的“去矣又还来”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疲倦。 2. 第二句“桐桂依然在,妻孥不我陪”
注释: 1. 文江摇绚烂,肃矣见先刑:意思是说文江的景色绚丽多彩,但看到即将到来的刑罚却显得严肃。 2. 安世抽三箧,玄成守一经:意思是说安世抽取了三卷书,而玄成则坚守着一本经书。 3. 明窗黄叶满,屧几夜灯青:意思是说明亮的窗户被黄色的树叶填满了,而凳子上的灯光却显得青色。 4. 宁似东邻子,摊书不识丁:意思是说还不如那些只会摆弄书籍而不识字的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文江的景色和人们的行为
《邸舍立秋》赏析 诗一:盻盻望秋至,今宵梦亦秋 - 关键词: “盻盻望”、“秋至” - 含义: 表达诗人对秋天的期待和盼望之情。期盼秋天的到来,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渴望。 - 背景: 明代,诗人身处社会动荡之中,对自然季节变化格外敏感,秋天的到来常常引发他深深的情感和思考。 诗二:鹊衔蝉噪急,云带汉光流 - 关键词: “鹊衔蝉噪”、“云带汉光” - 含义: 描述了秋天夜晚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