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北风吹雪满山隈: - “北风”指的是寒冷的风,它吹动着雪花覆盖了山坡。这里的“雪满山隈”描绘出一幅大雪覆盖山林的壮观景象。 2. 踏遍溪桥不见开: - 诗人踏遍了溪边的桥梁,却发现积雪并未融化,没有开启的迹象。这里的“踏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致观察和深入体验,而“不见开”则传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的期盼与无奈。 3. 水月黄昏香影寂: -
坐令春水独徘徊,不见红尘拂面来。 游客自归花自落,何须惆怅问谁栽。 注释与赏析: 1. 诗句翻译:“让我坐在岸边,看着水面的倒影独自徘徊。我看不到车马和行人从身边经过,只有春风轻轻拂过脸庞。” 2. 译文解释:诗人通过“独自徘徊”、“车马和行人从身边经过”描绘出自己的孤独感。“我看不到车马和行人从身边经过”,表达了诗人对于尘世繁华的远离,以及对自然美的热爱。3. 关键词解析:本诗中的“春水”
题张光弼陈东之花大经状元友社遗音卷 楚云吴雨越江津,飘泊西湖十载春。 谁说林逋巢阁外,梅花落尽更无人。 注释 1. 楚云吴雨:指江南地区的自然景观和历史名胜,这里可能指的是杭州西湖的美景。 2. 越江津:古代指长江入海的地方,此处借指杭州,因杭州靠近浙江与江苏交界处的长江。 3. 巢阁外:形容梅花盛开的景象,如同高高的楼阁之外,给人以遥远而神秘的感觉。 4. 林逋:北宋时期著名的隐士诗人
湖山访阴卷二绝·其一 大隐居城小隐山,山城未见一人閒。 不如还访林逋宅,坐待梅开野鹤还。 注释与赏析 - 《湖山访阴卷二绝·其一》是明代诗人张宁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 “大隐居城”指在城市中隐居的人,而“小隐山”则是在山林中隐居。这里描绘了两种不同的隐居方式,一种是城市的隐逸,另一种是山林的宁静。 - “不见一人闲”暗示了城市的喧嚣和忙碌
诗名:题沈履德集古梅花百咏 译文: 折选囊珠聚夜光,开分璞玉取琳琅。 都将几夜金茎露,鍊作孤山百和香。 注释: - 折选囊珠聚夜光:折选指的是选取珍贵的物品,囊珠指的是珍珠,聚夜光则是指将夜晚的月光聚集起来。整句诗的意思是选择珍贵的珍珠来收集月光。 - 开分璞玉取琳琅:开分璞玉取琳琅,意思是打开璞玉(未加工的玉石)取出美丽的石头和玉石。这里比喻从梅花中提炼出美好的品质和精神。 -
深水浮篙浅碍舟,满江风雨不知休。 如今尽结横流网,那有闲鱼上直钩。 注释:在深深的水域里,用长竹竿撑着船篙,却因为水位较浅而使得船只行驶起来很困难,四周被大风暴雨所笼罩,似乎永无休止。现在所有的捕鱼者都已结起了渔网,试图捕捉到一些鱼儿,但哪有空闲的鱼会被钓钩直接钩住的呢。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渔夫们在大雨中艰难捕鱼的图画,展现了他们与自然抗争的艰辛和无奈。首句“深水浮篙浅碍舟”
【注释】四景:即“寒夜月”、“春晓雪”、“秋日雨”和“冬景灯”。 徐志远《四景画》是一首描写四季景色的诗,此为第四首。 这首诗描绘的是冬天的景色。 【赏析】 这是描写冬景的诗,诗人以清丽淡雅的笔调绘就了一幅宁静、秀美、素雅的艺术画卷。 首句“月光昏淡水痕微”,描写的是冬季夜晚的景象。“昏淡”二字用得很恰当,它既写出了月亮的光辉微弱,又写出了夜色的浓重。“水痕微”三字写出了月光洒在水面上
【注释】东篱:东边的篱笆,指菊花。白酒浮香:指菊花酒的芳香。菊又黄:指菊花盛开了。老去闲情:指诗人年老时的心情。何必遇重阳:指不必再等到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才去观赏菊花。 【赏析】此为《四景》中的第三首。“东篱昨夜有微霜,白酒浮香菊又黄。”起句写冬景,写霜降后菊花开放,酒香飘逸;次句写饮酒赏花的情景。诗人用“白酒”与“菊花”作对比,说明他此时的心情是悠闲自在,超然物外的。三四句写诗人年老体衰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 第1句:翠袖双掀石影孤 - 关键词: 翠袖(指女子的袖子)、石影、孤 - 注释: “翠袖”代指美人,“双掀”描绘动作,“石影”形容石头的影子,可能暗示着某种隐秘或者孤独。整体上,这句诗通过形象的动作和景物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孤独的氛围。 第2句:绿珠将坠惠风扶 - 关键词: 绿珠、惠风 - 注释: “绿珠”可能是一个比喻,指代美丽但脆弱的事物或人物
【注释】 翩翩:轻盈的样子。 萼绿华:神话传说中的神女。 翠笺:绿色的信笺。 太湖石:一种青黑色的石头,产于太湖一带。 【赏析】 此诗为作者写芭蕉赠张仲敷时所作。首句点明所赠之物为芭蕉;次句回忆与张仲敷相遇的情景;第三句说把芭蕉画好,但无字可书,只好作罢;末句以太湖石旁的芭蕉开花,暗示张仲敷也应当有“花”开。全诗言简意丰,含蓄蕴藉。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绘芭蕉的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