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蠹鱼轩”应理解为书房或读书处。“墨气浓侵辨”,以浓墨写书香
注释: 1. 莘野无馀业,成都有薄田:在田野里没有多余的事情要做,在成都有一块薄田。 2. 茅檐容犬宿,草具近牛眠:茅屋里可以养狗、养鸡,厨房用具就靠近牛的住处。 3. 炊借邻家灶,烹分土窟泉:做饭可以借用邻居家的火堆,煮饭可以挖取邻居家的井水。 4. 西成与东作,岁岁此盘旋:每年收获的粮食,都在这里储存。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农家生活的诗。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
【注释】丹丘地:指传说中的神仙居住之地。萼绿华:传说中的仙女名,相传为汉武帝时西王母的侍女。吴孟章:作者自号。乐山:作者家乡所在地。八景:作者所描绘的乐山八景之一。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写自己家乡的景色来表现作者向往神仙生活的情趣。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押韵,平仄相间。第一句点明题旨:“自有丹丘地。”诗人自比仙人,以丹丘地比喻自己的家乡。第二句“疑逢萼绿华”
【注释】 云峰:山峰。生孩寻失父,成葬荷尧夫:婴儿在东麓出生后,他的父亲去世了,后来埋葬时,他的名字叫做尧夫(尧帝的儿子)。 天启三公地:上天开启贤能的三位大臣之位。人嗟五父衢:人们哀叹五位有才德的父亲被废弃。 西原乔梓合:西边的原野上,树影交错。北陇凤鸾孤:北方的田垄上空,只有一只孤独的凤凰和鸾鸟。 想见焚黄日,还应哭幼雏:我想见到父亲祭祀那天的情景,那时我还会哭泣。 【赏析】 此诗为悼亡之作
【注释】 突兀:高耸,突出。苍汉:指山峦苍翠,如汉代的宫殿一般。紫烟:紫色的烟雾,形容山间云雾缭绕。云林洞:指山洞,相传为仙人居住之地。月涧泉:指月光照耀下的溪水。同此类超然:指香炉峰下景致优美,令人心旷神怡。 【译文】 山势高耸直上天际,空蒙生紫烟。 登临高处,看到飞鸟在天空翱翔,夕阳已近西山。 气接云林洞,光涵月涧泉。 香炉峰下景,与此处相似,令人超然物外。 【赏析】
诗句解释 1 一碧净无尘,清秋月满轮:形容月亮的清澈无瑕,如同秋天的夜晚一样明亮。 2. 天空光乱水,风荡影移人:描写月光照射在水面上,使得水面泛起波纹,影子随着风的变化而移动。 3. 举酒邀何及,登楼赏厌频:表示想要邀请朋友一起欣赏这美丽的月夜景色,但却已经没有时间了。 4. 婵娟长在目,幽绝异通津:表达了对这美景难以忘怀的情感,同时也暗示了这美景的独特之处。 5. 赏析
【注释】 留云亭:位于乐山城北五里之凌云山上。 聚:指聚集,这里指聚集在山脚下。 漫吹:轻轻飘拂。 朝作梦:早晨做的梦。 雨催诗:被雨水催逼着写诗。 垂:下垂,垂下。 还入:又回到原处。 从龙:形容云雾缭绕。 岫(xiù):山崖。 舒卷:舒放、卷起,这里指云雾的舒卷变化。 【赏析】 此诗描绘了留云亭的美景,以及作者对留云亭的喜爱之情。首联“山近气常聚,林深风漫吹”,通过描写山和林的景致
【注释】 1. 松柏连崖岫:指山岩上长满了苍松翠柏。 2. 轩窗匝薜萝:指窗户外缠绕着薜荔和萝藤。 3. 门临苍玉案:指门前有一块青色的石碑,形似玉案。 4. 人在绿云窝:指站在绿云般的山窝里。 5. 路入三茅洞:指进入三茅洞。 6. 行经七叶坡:指经过七叶坡。 7. 日斜天宇净:指太阳快要下山时,天色格外明亮清晰。 8. 空碧罩青螺:指天空中的白云像被绿色的螺壳覆盖。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结合诗句内容、重点字词的含义以及诗人的情感等分析理解。“地远芳林匝”:指青华洞的地势偏僻,周围芳树环绕。“岩开侧径纡”:形容青华洞的山势高峻,道路弯曲。“云扉风钥静”,形容山洞幽深,只有风才能打开。“罗幔月灯孤”,形容洞口挂着一串串红色的灯笼,只有月亮照着这盏孤独的灯笼。“偶此寻丘壑”,偶然来这里寻找山水之美的人。“凭谁入画图”
赴汀 频年湖海上,妻子倦相随。道在贫非病,才疏更宜稀。依违真自耻,得丧任时为。独有严亲在,临行泪雨滋。 译文: 我多年在湖海之间漂泊,妻子和孩子都感到疲倦和无奈。我的道义不在贫困之中,也不在疾病困扰下。才华不足,更显得疏远,因此更加需要谨慎行事。我在犹豫中感到羞耻,得失成败都随时间而变化。唯一让我感到愧疚的是,只有我的父母还在身边,而我只能含着泪水离开。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