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越
【解析】 本篇是一首咏物七绝。全诗通过写泉的清幽、兰亭的盛况,以及泉的永恒与诗人对它的珍视,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联“镜水波光清合道,兰亭觞咏字传文”,描写了兰亭的景致。兰亭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等举行修袝集会的地方,因《兰亭序》而名闻天下。“镜水”即鉴湖水,“合道”是指清澈如镜的水。此联中,“合道”二字用得极妙,不仅点明了水的特点,而且写出了水的清澈。“兰亭觞咏字传文”中的“觞”指酒
【解析】 此题要求学生对原诗进行逐句翻译,并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从形象和意境两方面来分析其特点。 “倚杖屏西向水湄,几般闲事触心机。”意思是拄着拐杖向西站在屏风边,几件闲事触动了我的内心。这两句写诗人在江楼宴饮时,被周围的景色所吸引而无心作酒赋诗,而是被眼前的美景所打动,以至于几件事触发了诗人的思绪。 “清歌自恐惊林木,长笑犹妨骇鹿麋
这首诗是送别梁乔甫的赠诗。梁乔甫,号括苍,浙江绍兴人,以文学名世,曾任教于湖州、杭州一带。诗人在送别他时,写诗相赠。 首句“括苍文学古冈贤”,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对象。“括苍”是山名,“古冈贤”指的是括苍山。 颔联“海岭风烟冲雁去,锦山桃李候春妍”,这是对离别景象的生动描写。海岭上的风和烟都像要冲向大雁,而锦山的桃花和李花则在等待着春天的到来。这两句既描绘了离别的景象,又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半醉 江门酒出人争沽,不到倾囊不倒壶。 长日昏酣遗世事,一生流浪岂良图。 客筵数酌无多献,社酒三巡不用扶。 安得似君皆半醉,柳边篁下乐相呼。 译文: 江门的酒香四溢,人们争相购买,直到口袋空空也不愿意放手。 长日里沉溺在酒中,忘却了世间的一切,这难道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在宾客的筵席上,我只喝了几杯酒,没有过多的献媚。 在社酒的宴席上,我只吃了三巡,也没有需要别人搀扶。 我多么希望能像你一样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古梧:梧桐树。梧桐在古代常作为文人墨客咏怀的对象,因其高大挺拔、叶大荫广,常被用以象征高洁或孤独。此处可能暗指诗人自己的处境或心境。 2. 酌酒花边庆古梧:在花开时节,举杯庆祝这棵古老的梧桐。这里的“花边”指的是花朵盛开的环境,可能是一个花园或者自然景观,与梧桐形成了一种和谐的自然美。 3. 称情之号合相呼:根据情感的呼唤,相互呼应
【诗句解析】 1. 放舟同过石桥西,郭外幽寻路不迷:这句描述了诗人与友人一起乘船经过石桥,在郭外的幽静小路上探寻。 - 注释:放舟 - 乘坐船只。同过 - 共同经过。石桥西 - 指石桥西边。郭外 - 城外。幽寻 - 寻找。不迷 - 不迷路。 2. 百亩园亭真秀冶,四围花竹匝高低:这句描绘了园中的景色,百亩大小的园林亭台真是秀丽宜人,四周被花木围绕,高低错落。 - 注释:百亩 - 百亩大小。园亭
【诗句释义】 中秋与友登楼玩月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与友:和友人一起。 登楼:登上高楼欣赏月亮。 玩月:赏月、观赏月亮。 【译文】 中秋佳节与友人一起登上高楼欣赏月亮。 中秋万里卜阴晴,数岁无如此夜明。 山月渐高天渐阔,海湖随满地随平。 共须酌酒开怀抱,独为登楼羡老成。 云物四空兼净尽,不妨风露薄寒生。 赏析: 此诗写于诗人在京城与好友同登城楼观览中秋月景的情景。
诗句释义 1. 云水风流尘外姿:描述的是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风光画面,云水之间流淌着一种超然物外的风采。 2. 每依云水共襟期:表示诗人经常与自然为伴,心境与之契合。 3. 数椽白屋临川曲:形容一座简朴的房屋坐落在河边,周围环境清幽。 4. 两带青萝护岸扉:描绘了岸边的柳树和藤蔓交织的景象,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 5. 鹭立东西沙水静:形象地描绘了鹭鸶在沙滩上休息的场景,以及河水的平静。
【赏析】 这是一首寄给同年人的诗。首联“坐爱松阴不记秋,孤云野鹤本悠悠”,是说作者喜欢在松阴下坐着,忘却了秋天的来临,而那孤云野鹤也自在地飘荡。颔联“屡逢佳节多闲过,不是名山亦懒游”则表达了作者虽然经常有节日聚会的机会,但是他却懒得出游,即使名山胜水也不愿意游览。颈联“晚雨带寒侵鹤氅,海潮喧浪拍鱼舟”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傍晚细雨带着寒意,侵扰着鹤氅;海浪声和船桨声交织在一起,拍打着鱼舟
【赏析】 本诗是一首和诗,即诗人为酬唱友人所作。首句写茶的制作过程,次句写茶的烹煮过程。第三、四句写与友人品茗论诗的情景。后两句写诗人对朋友的思念。最后三句是全诗的总揽,点明作诗的目的。这首诗以“茶”为线索,从采茶、煮茶到品茶,层次井然,环环相扣,构思巧妙。 第一联“茶烹活火汲清泉”,是写烹茶。这里用了一个典故。“茶”是唐代文人雅士所喜爱的一种饮料。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中说:“其地有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