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淳
“西楚霸王庙二绝 其二”解析与赏析 【注释】: 辙乱旗靡绕旧畿,烽烟起处羽书驰。 思君一剑为平荡,盖世英魂知不知。 【译文】: 车辙错杂,战旗四散,环绕着古老的京畿,烽烟升起的地方,紧急文书如风驰电掣般传递。 思念你那一把剑平定了战乱,你是一代英雄的灵魂,是否知晓?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陈淳所作《西楚霸王庙二绝》中的第二首。此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英雄项羽的敬仰之情
三石参天作柱擎, 自从开辟便峥嵘。 何为末俗为奇怪, 尽道江郎魄化成。 逐句释义及赏析: 1. “三石参天作柱擎”: - 解释: 描述三座石头高耸入云,作为支撑的柱子。 - 背景与寓意: 这句诗表达了对江郎庙中三石的崇敬与赞美,暗示其稳固而雄伟的特点。 2. “自从开辟便峥嵘”: - 解释: 从有世界存在以来,就显示出不凡的姿态和壮丽。 - 文化意涵: 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赏
【注释】 和访古榕茅亭:拜访古榕下的茅亭。 【赏析】 此诗首句写景,次句抒情,最后两句总结上文,抒发感慨。“老榕盘郁”一句是说榕树盘根错节,郁郁葱葱。“意到扶藜赏绿阴”,是说自己来到榕树下,心情舒畅,拄着拐杖欣赏这一片浓密的绿叶。 这首诗前两联都是写景,第三联由眼前之景转入人生感悟,第四联又回到眼前的景色,诗人在自然景物中领略了生活的哲理,表达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注释: 冯中郎庙:指冯梦龙的祠堂。冯梦龙,明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戏曲作家,以《警世通言》、《喻世明言》和《古今小说》三部小说闻名于世,被誉为“三言”。 为问中郎昔抗忠:意为问问冯中郎以前是否敢于抗命忠于国家。 力箴颇牧不能庸:意为尽力规劝曹操不能平庸无为,即不要贪图享乐,不要滥用民力。 如今疆埸多尘扰:意为现在边患不断,战乱纷扰,国土被侵扰。 疆埸:边境地区。 尘扰:战乱。 颇牧还能容不容
注释:郡圃(qū pǔ):郡中园林。森森:繁茂的样子。几:几乎,将近。一番:一次。太守(shǒu zǎo):地方行政长官的通称。新:新鲜。何如:如何,怎么样。今日:今天。同行乐:一起游乐。彩袖:指穿着彩色衣袖的美女。恭:恭敬。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临漳县任上所作,表达了他对当地风景名胜和百姓的赞美之情。首联以“郡圃森森几阅春”描绘了郡中园林的美丽景象,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燕游规画孔明庐,陈法区藏梅李株。 慨想先儒遗意远,能将旧观一还无。 注释:在燕地游览时,规划了孔明的住所,陈法区的周围种上了梅花和李子树。 想象着先贤们高超的思想境界,他们留下的遗志深远难测,希望能恢复古代的旧观,实现理想社会
注释:礼学无人发现世人蒙蔽,正神流弊与妖同。既然不是气类相求者,岂能精诚感动通。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祭拜江郎庙的途中所作,表达了诗人对礼学、正神和精诚感悟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首先,诗中的“礼学无人发世蒙”,意指礼学无人发掘和弘扬,即礼学的普及和传承受到了忽视或阻碍。其次,“正神流弊与妖同”,表示正直的神祇也可能出现流弊,甚至与妖异相似。最后,“既非气类相求者,岂解精诚妙感通”
【注释】 黄堂:古代皇帝召见大臣议事的地方,这里指朝廷。 向日郎君忠肃孙:过去你是忠诚勇敢的孙子。向日,昔日;郎君,丈夫。 诚心劳抚字:用诚心来抚养教育他。抚字,抚养教育孩子。 漳民世世沐深恩:漳州百姓永远沐浴在深厚的恩泽之中。 【赏析】 《和阅题名》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通过描绘临漳(今河北邢台)的景致来抒发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全诗以时间为线索,通过描写黄堂盛事、向日郎君忠肃孙等人物形象
第一句“好看三石绝奇踪”,意思是说江郎庙的三座石像非常奇妙,让人看后感觉神奇。 第二句“自是山灵气所钟”,意思是这三座石像的奇特之处在于它们是由山中灵气凝聚而成的。这里的“山灵气”指的是山中的神秘力量,能够赋予石头以生命和灵性。 第三句“致雨兴云功利博”,意思是这三座石像具有神奇的能力,能够引发下雨、兴云等自然现象,并且能够带来丰富的利益。这一句表达了人们对这三座石像的敬仰之情
注释:阳复是县名,东郊是地方,雨阁指的是雨后的楼阁。欢迎父老指的是欢迎当地的官员和老人。竞传碧眼朱颜在意思是争相传说他们的碧眼和红颜。宛若当年剖竹时指的是他们当年砍竹的情景。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傅侍郎到临漳县的感旧情景。诗中描述了阳复的美景和当地的风俗人情,以及傅侍郎的风采和才华。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傅侍郎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