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民表
答徐汀洲 其二 胡床坐啸海风秋,明月关山满戍楼。 麟阁何人夸彩笔,功名应合佩吴钩。 注释: - 胡床: 古代的一种轻便坐具,可以折叠起来放在一边。 - 啸: 指吹笛子或长啸,这里形容诗人在秋天里坐着胡床,吹着笛子,享受海边的风。 - 海风秋: 秋天的海风带着些许凉意和海的气息。 - 明月关山: 月光下的关山,意味着遥远而寒冷的边疆。 - 满戍楼: 戍楼中充满了守卫的士兵,表现出边疆的紧张氛围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翻译: - 君向淮阳承主恩: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的感激之情,因为他得到了朝廷的信任。"君"可能是指某个官员或领导,而"淮阳"则可能是一个地名,代表着朝廷或官府所在地。"承主恩"意味着接受了朝廷的恩惠或信任。 - 予亦扁舟归故园: 这里的"予"指的是诗人自己,"扁舟"是一种轻便的小船,"归故园"表示回到自己的家乡或故乡。整句话表达了诗人虽然在朝廷受到重用
注释:山石陡峭,猿猴在夜中哀号。溪水沸腾,石头锋利如同刀。在刺桐花下思考故乡的人,等到天明时已经满头白发。 赏析: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山石、猿猴、溪水的景色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猿夜号",以声衬静,突出山势之险峻;"溪流如沸",以动写静,突出水流之湍急;"石如刀",以形摹声,突出石头之坚硬。全诗以情贯景,情景交融,生动传神
燕京飞雪正漫漫,十二楼空铁凤寒。 白首书生随计吏,共邀明月醉长安。 诗句解析与译文 诗句: 1. 燕京飞雪正漫漫,十二楼空铁凤寒。 2. 白首书生随计吏,共邀明月醉长安。 注释: - “燕京”指的是北京的古称,这里用以指代京城之地。 - “飞雪”形容雪花飘洒的样子。 - “漫漫”意味着雪花飘洒得很大,很广。 - “十二楼空铁凤寒”中,“十二楼”可能是指皇宫中的楼阁
【注释】 闻马市讲和诸边晏然:听说马市讲和后,边地安定。长堤:指边地的长堤。一望尽如云:远远望去,一片白茫茫如同云彩。沙苑:地名,在今陕西延安一带。秋开牧马群:秋天到了,放牧的人很多。黄竹:指军营里的士兵。劳行万里:行军万里。柳营:指军帐。息三军:使军队停息下来。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边地安定后,人们安居乐业的盛况。首句“闻马市讲和诸边晏然识喜”,写消息传来后,人们高兴地相互祝贺
“青山霜落九溪濆,斋阁风流有使君”。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里的美丽画面:霜降覆盖的青山与蜿蜒流淌的九溪水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在文学中,这样的自然景观往往象征着高洁和超然。诗人通过对这自然美景的描写,不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也隐含着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注释:陇西和辽阳都要求讲和,尽数驱赶龙种渡过黄河。一时间内厩的三千匹马,应花费东吴的万匹绸缎。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中被俘后写的。当时他听说朝廷与吐蕃讲和,心情非常激动。诗中表达了他对国家统一的渴望和对和平的珍视。他用“尽驱龙种度黄河”来比喻国家的繁荣昌盛,用“应费东吴万匹罗”来比喻战争带来的巨大损失。全诗语言朴实,但感情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诗句释义 1 风度看前辈,交情已后期。 - 这里“风度”指的是何太守的气度与风采,“前辈”指何太守在官场上的资历和地位,“交情已后期”表示两人的友情可能因为时间或职位的差异而变得疏远。 2. 冰霜随地远,旌旆出关迟。 - “冰霜”象征着严寒与严峻,“随地远”暗示何太守的影响力或权力已经扩展到了很远的地方,而“旌旆出关迟”则可能意味着何太守离开家乡的时间比预期要晚。 3. 海上铜符守,西曹白雪词
零落西园万片霞,颠狂呼酒醉邻家。 鵔鸃冠上虽簪却,绝世元称隐士花。 注释:菊花盛开在晚秋时节,色彩斑斓如同晚霞般美丽。诗人在菊花丛中醉酒狂欢,与邻里一同欢乐。虽然戴着冠帽,但仍显得有些不协调。这种独特的风格和气质,使得菊花更像隐士所钟爱的那种花。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菊花的美丽和独特之处。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菊花的崇敬之情
注释:紫逻云林僻,青溪径路斜。 紫逻山的云雾缭绕,青溪小径曲折蜿蜒。 应怜招隐地,况复草玄家。 应该怜惜那隐居之地,何况又是研究《老子》的人。 藤古蟠幽石,松寒落细花。 藤蔓缠绕着古老的石头,松树枝条上飘落下细微的花瓣。 山窗开罨画,天井上烟霞。 山间窗前挂着一幅画,天井中烟雾弥漫着彩色的云霞。 宅胜栖心远,凭高属兴赊。 住宅比山林更加幽静,我凭高远眺,意兴悠长。 图书淹日月,芝术共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