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民表
解析: - "我梦霓衣历紫宫"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的梦境,梦见自己身穿美丽的霓衣,在紫禁城(皇帝的宫殿)中游行。霓衣通常指神仙或仙女所穿的华丽服装。 - "瑶华如雨散西风" 这一句描绘了梦中的场景,瑶花(一种美玉)像雨一样从西风中飘落,暗示着一种凄凉、哀伤的气氛。 - "偶逢子晋曾相约" 这句诗表明诗人曾经与某个人有约定,但这个人名叫“子晋”。子晋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仙人
【注释】 总芳径:花园中一条小道。 【赏析】 《吕氏遗文友园亭杂咏十二首》是宋代诗人吕祖谦的一组组诗作品。这是其中一首,描写了诗人与花为友的美好情景。全诗通过对花木和鸟虫的观察描绘,表达了自己闲适、宁静、超脱尘世的心境。 人闲无俗累,日与花为友。 在这首诗里,诗人以自然景物为媒介,通过描写自己与花木鸟虫的亲密关系来表达自己的闲适心态。诗人说“人闲无俗累”,意即自己闲居时不再被世俗琐事所扰
【注释】 石几:用石头做成的坐具。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石几”为题,托物言志。诗人以石几自喻,表达了自己坚持操守、不为名利所动的人生态度。 其一:“昔人留曲几,何似石贞坚。” 释义:过去的人留置弯曲的几案,不如像石一样坚贞不移。 其二:“鸟迹纵横遍,安知后世传。” 释义:鸟的足迹遍布各处,怎么知道后世会流传开来? 【译文】 过去的人留置弯曲的几案,不如像石一样坚贞不移。
【注释】: 芳心自凌乱,翠带常绾结。——芳心指山矾花的花朵,翠带指山矾树的枝叶。 日暮望佳人,璚蕤不堪折。——璚蕤形容山矾花的花枝,不堪折比喻无法挽留美好时光。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山矾花的诗。首句“芳心自凌乱”,以花喻人,表达了山矾花在黄昏之时,独自绽放的美丽。第二句“翠带常绾结”则描绘了山矾树的枝叶,如同女子的发饰,紧紧束在一起。这两句话通过花与叶的关系,巧妙地将山矾花比作美丽的女子
【注释】长生池:指池水永远不枯的池塘,这里借指永葆青春不衰的美艳。 【赏析】诗人以“长生池”为题,借咏物抒怀,表现了诗人对生命和美的珍惜。诗的前两句写游鱼乐深池而不知肉味,后两句说作者自贵其生命,随波浮沉也任凭他人,表现了一种超脱物外的洒脱态度。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
诗句释义: 横塘的水波映照着岸边的红妆女子,她摘取叶子攀折花朵作为礼物送给心爱的人。 译文: 在横塘的清澈水面上,倒映着女子红妆的美丽倩影,她轻盈地摘下树叶,小心翼翼地攀折花朵,仿佛要将这份美丽和心意传递给心爱的人。 注释: 1. 横塘:地名,位于苏州一带的一处风景名胜。清浅:水势平静、清澈,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红妆:指女子化了妆,这里特指女子化妆的样子。 2. 芙蓉:荷花的别称
注释:长松茂密,枝叶扶疏,为天空遮荫,犹如丹霄。拄着手杖欣赏着花开花落,走过了野桥。更有和煦的风生在山涧之中,它飞入云霄,清切而美妙,仿佛是萧韶之曲。 赏析:这首诗以写景为主,描绘了一个宁静、和谐、自然的画面。诗人用“长松”、“丹霄”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高远、静谧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接着,诗人又通过“看花”、“野桥”等元素,将人与自然景物紧密相连,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注解】 十年踪迹愧名山:惭愧的十年来我游历名山,没有找到真正的归宿。 偶记桃华归去后,遂传春色到人间:偶然想起桃花在春天开放后归去,便将那春天的美景传播到人间。 【译文】 十年间,我游览名山,没有找到自己的归宿,现在忽然想起桃树开花时的情景,就想到春天已经来临了。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在游览名山之后,忽然想起桃华归去后,便想到春天来了。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注释】 芝山房:指传木虚的住宅。传木虚:传子木,名虚,字木,元末明初文学家。 传:转告、传授。 木剡(yǎn演):即传木剡,传子木的堂弟。 其三:此诗为组诗之第三首。 商歌一曲意何如:商歌,指商朝的歌曲。 云罗密:指云罗星象。云罗,星象名。 护汉储:护卫汉朝江山。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寄情之作,以咏芝山房为题,寓意深长。诗人在这首诗中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通过咏芝山房
【注释】 子乾:作者的字。 舟行:乘船出行。 【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首联“溪流东去水云深,十载青山负夙心”是说,溪水向东流淌,云影映在江面上,山峦叠嶂、云雾缭绕;我与友人分别十年了,我们共同的理想一直萦绕在心头。 颔联“今日停舟聊一望,几时携鹤住枫林”,是说,我今天在这里停泊小船,远远地看一看,不知道何时能够像陶渊明那样带着鹤儿住在那片枫树林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