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遂球
岩前初试薄春衣,未遍登临兴已违。 独爱石头能具眼,故迟双桨待邀归。 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端州(今属广东省肇庆市)游玩时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通过对“石头”的形象描绘,赋予了其独特的情感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深厚的感情,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注释: - 岩前初试薄春衣:在岩石前初次穿上轻薄的新衣服。
【注释】 寂寂:寂静。 孤城:指滕县的城,在今山东省滕县西南二十里,有古滕侯国遗址,城虽小但地势险要。 磷火:即磷光,一种发光体,由有机物质燃烧时产生的气体在空气中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的。 向头:面对。 孀妇(shuānɡfù):寡妇。 诵经(sòngjīn):诵读经书。 莲花教主:梵语“摩诃衍那”(mahasamghosa)音译的简称,意为“大圆满”,是佛教密宗的最高教法
孟尝君养士处 垂杨万树舞平原,不见田文旧子孙。 毕竟姓名同一尽,三千门客更谁存。 注释:垂杨柳长到一丈多,在平原上随风起舞。可是,再也见不到当年齐泯王的子孙们了。终究还是一个姓孟的,所有的宾客都散去了,只剩下他一个人了吧? 赏析:此诗为《孟尝君传》中“冯谖客孟尝君”一节的写景诗句。诗人通过对“杨柳”这一富有特征的景物进行描绘,抒发出对孟尝君门下食客离去后的凄凉景象的感叹
天边云涌浪花红,日落当门海外峰。 望得远帆犹不辨,江鱼多趁石犹风。 注释: - 天边:天空的边际。 - 云涌浪花红:描述天空中云朵翻涌如同波浪般翻滚,呈现出红色的景象。 - 日落当门:太阳落山时,光芒照射在门前的岩石上。 - 海外峰:指遥远的海外山峰。 - 望得远帆犹不辨:远远地看过去,帆影依然模糊不清。 - 江鱼多趁石犹风:江里的鱼儿常常随着岩石的形状而游动,仿佛是在利用风力前进。 赏析:
【注释】端州:今广西肇庆市。归兴:归来的喜悦。何意:何事?便经春:转眼间已过了春天。梦绕斋头:梦中萦绕着书房的四周。一斗尘:形容时间之短暂如尘埃一般。薝卜:一种植物,花语是“爱”。海棠:即贴梗海棠,又名“断痕红”。开正了:正是花开得正旺盛的时候。昼晴:白天晴朗。知待赏花人:知道有赏花的人等着。 这首诗是诗人在端州(今广东肇庆)时所作,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赏析: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小楼相对日搔然,刺得疏棂纸半穿。 - 释义: 在一座小楼上,阳光照射到窗户上,使窗户上的纸被阳光照耀而变得透明,好像被阳光穿透了一样。 - 注释: “小楼”指代作者居住的某个建筑物;“相对”可能表示这座小楼和对面的建筑之间有某种联系或相似性;“日搔然”形容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的样子,好像是在抚摸窗户上的纸;“刺得”形容阳光的强烈程度
注释: 菖蒲花发月光馀,尚见当年女较书。 菖蒲花开时节,月光明亮,仿佛看到了当年女子在比较书写的字迹。 倘得画他鹦鹉舌,斋头应亦浣花居。 如果能够画出她的像,那么她的书房(斋头)也应该是与她一样美丽的。 译文: 菖蒲花开时,月光明亮,仿佛看到了当年女子在比较书写的字迹。 如果能够画出她的像,那么她的书房(斋头)也应该是与她一样美丽的。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为薛洪度画像所题写的一首七律诗
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初秋月夜下,一群孩子在木樨花底玩乐的情景。首句“木樨花底月微光”点明了地点和时间,木樨花指的是桂花,而月微光则暗示了夜晚的宁静。次句“香浸单杉杏影黄”,描绘了桂花香气浓郁,单杉树和杏树的影子也显得格外黄亮。第三句“一笑入林双不见”,描绘了孩子们进入树林后笑声四溢,但很快便消失了踪影。末句“却教群伴看迷藏”,则表达了孩子们在树林中玩耍,引得同伴们围观的情景。 注释: -
《寒榻病馀笑目前景物都无可咏因戏作天上宫词十首》是明代诗人黎遂球的作品。下面将一一解读这首诗的诗句、译文以及必要的注释,并附上对这首诗的赏析: 1. 逐句释义: - 兔宫闲敞洞门深:形容宫殿宽敞,洞门深邃。 - 捣药房栊尽蘸金:形容药杵在药房里到处闪耀着金光。 - 宫女等闲花底坐:意思是宫女们悠闲地坐在花朵底下。 - 桂枝偷得与人簪:意味着偷偷地取了桂枝作为装饰。 2. 译文: -
山中 寂寂春眠野梦多,酒醒那识夜如何。 山中惯不闻鸡犬,只是天明鸟便歌。 注释: 1. 寂寂春眠野梦多:形容春天的夜晚,人躺在床上,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2. 那识夜如何:醒来后,突然发现夜晚已经过去,不知道时间已经过了多久。3. 山中惯不闻鸡犬:在山林中住久了,对鸡鸣和狗吠的声音已经习惯了,不再觉得奇怪。4. 只是天明鸟便歌:天亮时,鸟儿就会唱歌,因为它们知道新的一天开始了,所以会兴奋地叫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