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樨花底月微光,香浸单杉杏影黄。
一笑入林双不见,却教群伴看迷藏。

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初秋月夜下,一群孩子在木樨花底玩乐的情景。首句“木樨花底月微光”点明了地点和时间,木樨花指的是桂花,而月微光则暗示了夜晚的宁静。次句“香浸单杉杏影黄”,描绘了桂花香气浓郁,单杉树和杏树的影子也显得格外黄亮。第三句“一笑入林双不见”,描绘了孩子们进入树林后笑声四溢,但很快便消失了踪影。末句“却教群伴看迷藏”,则表达了孩子们在树林中玩耍,引得同伴们围观的情景。

注释:

  • 木犀:桂花的一种,又称木犀花。
  • 单杉:一种树木,树干直立,高可达数米。
  • 杏影:杏树的影子。
  • 香浸:香气弥漫。
  • 双不见:两人都不见了。

赏析: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清幽。诗人通过对月光、香气、树木影子的精细描绘,将一幅初秋月夜下的童趣画面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的“木樨花底月微光”一句,不仅点明了时间和地点,更通过“微光”一词,营造出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神秘的气氛。而“香浸单杉杏影黄”一句,则通过香气和光影的交织,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花香四溢、光影斑驳的美景之中。此外,诗中的“一笑入林双不见”一句,既展现了孩子们活泼可爱的性格,又通过“双不见”这一出人意料的结局,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最后,“却教群伴看迷藏”一句,则巧妙地运用了“教”字,使得原本简单的游玩过程变得有趣而有教育意义,既体现了孩子们的纯真无邪,也展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描写,成功塑造了一个充满童趣和生活气息的夜晚场景,让人不禁为之一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