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洪先
注释: 醒心:指觉醒、醒悟。 世间百色是诳:世上万物都是虚幻的。 见中一句成非:看到其中的一句话,就会觉得不对。 花开花落有种:花会开,花会落,这是自然规律。 雁南雁北同归:大雁向南飞,大雁往北飞,它们最终都会回到北方。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花的盛开和凋谢、大雁南飞北归的景象,来表达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短暂、一切都将过去的观点和感悟。诗中用“世间百色是诳”来形容世界是虚幻的
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罗洪先的思想和创作背景。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 诗句解读: 1. 温温恂恂一仲尼:表达了作者对孔子温和、恭顺性格的赞美。 2. 当时谄佞见何迷:暗示了作者对那些表面谄媚实则心术不正之人的讽刺。 - 译文与注释: 1. 译文:《钦之次良知韵意有所疑赓以解之 其二》是明代诗人罗洪先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绘孔子的形象
【注释】莎鸡:即鹧鸪。振羽:指振翅高飞。初临:刚刚来到。近宇:指接近屋檐。鸣何切:鸣声多么哀切。道人:道士。默忘形:忘记自己的形象。闻性曾不灭:听到的本性不曾消失。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一只鹧鸪,在作者面前振翅欲飞而未飞,作者为之动情。诗人通过写这只小鹧鸪振翼欲飞而不飞的情景,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一展抱负的思想感情
注释:洞中 日永洞中无事,泉来石下松边。 不辨人间何世,薰风时醒闲眠。 译文: 在洞中,太阳已过正午,没有事情可做,泉水从山下流到洞里,从石下流向松树边。 我无法分辨这是哪个时代,只是闻到了清风,使我从悠闲的睡眠中醒来。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个幽深静谧的洞穴景象。诗人在洞口,看到夕阳西下,洞内无一人,只有泉水潺潺,从石缝中流出,绕过松树,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诗人感到十分宁静,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
【注释】 论学:指议论学问。其三:是第三篇,指《论学》三首之一。 黑白:比喻是非曲直、对与错。 两眸:眼睛。 良知:指人的本性和道德判断力。 何用:为什么。 苦多求:苦苦寻求。 枉费:白白浪费。 追寻:追求、研究。 千言万语:许多话。 愁:忧心忡忡,发愁。 赏析: 这是一篇论述学问的诗作。诗中以“黑白人人有两眸”起头,意思是人人都有两只眼睛,因此可以分辨是非曲直;但是
论学 其二 世上那闻顷刻花,不须多计问仙家。 黄金若买真丹诀,炉火还看九转砂。 注释: 这首诗的大意是:世上哪有片刻的鲜花,不需要过多地去询问神仙。如果想买到真正的炼丹秘诀,就要看炉火中的九转砂。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追求真理和学问的诗歌。诗人通过对炼丹术的描绘,表达了对知识追求的热情和对真理的执着。他鼓励人们不要过于迷信神仙,而是要脚踏实地地去追求知识和真理。同时
月华千里照霜空,异地扁舟旅宿同。 注释:月光洒下万里,照亮了寒冷的霜地,我身处异乡,乘坐扁舟,与同伴一同度过夜晚。 何处鸣鸿来夜半,西风吹落玉萧中。 注释:不知何处传来鸿雁的叫声,在深夜时分,西风吹起,将玉箫吹落其中。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七绝。首句“月华千里照霜空”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明亮的月光洒满大地,照亮了寒冷的霜地,给人以静谧之感
南旺湖 百年风景兹奇绝,到处江湖却欠诗。 驴背不归秋易老,黄花也解笑人痴。 注释: 南旺湖:位于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的一处著名景点。 百年风景兹奇绝:指南旺湖历经百年沧桑,风景独特美丽。 到处江湖却欠诗:意味着虽然南旺湖的风景美如画卷,但缺少文人墨客的赞美之词。 驴背不归秋易老:暗示了诗人对南旺湖景色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黄花也解笑人痴:以菊花为例
【解析】 本诗是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共四句。前两句写诗人对于“务本”的深刻理解,后两句写诗人在“一日化工”的启示下,以“务本”“植根”为宗旨,而“不务枝叶之末”。 【答案】 译文: 既然知道务本为先着了,不要动那枝枝叶叶心。 一日化工如自足,千红万紫遍园林。 注释:“务本”是说务本业(即农业)为先。“一日化工”,指春光明媚的日子。“自足”是说自然生长、无需人为干预
逐逐风尘耳目交,又将绮语向人抛。 何当收拾真囊橐,月下柴门静自敲。 注释:随着世俗的尘埃和风尘四处奔波,耳边充斥着各种喧嚣的声音,我不禁感叹自己竟然也学会了华丽的辞藻来与人交谈。什么时候才能回归到真实的内心世界呢?在寂静的月光下,独自坐在柴门之下敲打着琴弦,抒发内心的感慨与忧愁。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不满和对真实自我的向往之情。诗中“逐逐风尘”描绘了诗人四处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