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洪先
逐逐风尘耳目交,又将绮语向人抛。 何当收拾真囊橐,月下柴门静自敲。 注释:随着世俗的尘埃和风尘四处奔波,耳边充斥着各种喧嚣的声音,我不禁感叹自己竟然也学会了华丽的辞藻来与人交谈。什么时候才能回归到真实的内心世界呢?在寂静的月光下,独自坐在柴门之下敲打着琴弦,抒发内心的感慨与忧愁。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不满和对真实自我的向往之情。诗中“逐逐风尘”描绘了诗人四处奔走
注释:燕地人比喻说,我就像卞和发现的璞玉一样,遇到真才实学的人应该感到可贵。感谢你的帮助,使我明白了“从心”二字的真正含义。 赏析:这是一首赠人诗,是作者自谦的表达方式,以自谦的方式表达了对对方的感激之情。诗的前两句是说自己像卞和发现的璞玉一样,遇到了一位真正的学者,应该珍惜这样的机遇。诗人在这首诗中,用卞和的故事来比喻自己,表现出自己的谦卑和谦逊。后两句则是表达对对方的感激之情
能不求知是甚时,少留意处自家知。 当年沮溺非吾见,见得宣尼却是谁。 注释: - 能不求知(我)是(什么时间),少留意处(时刻)自家知(自己知晓)。 - 当年沮溺(孔子弟子曾参字子舆)非(不)吾见(我没见过),见得宣尼(孔子)却是谁(是谁)。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学习的态度。他认为,真正的智慧不是通过追求和积累知识得来的,而是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自然领悟的。同时
注释: 钦之次良知韵意有所疑赓以解之 其一:钦之的诗与良知相呼应,但有疑惑,因此我写这首诗来解答他的问题。 休论心迹动憧憧,忘我方堪语圣功:不要讨论心迹是否动乱,只要能够忘记自己,才能够谈论圣人的功德。 若道渔樵能起我,渔樵还是一参同:如果你认为渔夫和樵夫能够帮助我,那么渔夫和樵夫其实都是一样的,都是修行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劝人放下名利、追求真理的诗篇
这首诗是杜甫在763年(大历八年)春天所作,当时杜甫寓居夔州。这首诗的首句为“庾岭梅花开落时,天然消息少人知。”其中,“庾岭”是地名,位于今江西永新县境;“梅花开落时”是指梅花开放和凋谢的时间。 注释: - 庾岭:地名,位于今江西永新县境。 - 梅花开落时:形容梅花开花和凋谢的时间。 译文: 庾岭上梅花的开放与凋谢,大自然的规律很少有人知晓。只担心谈到孤高的高处时,整个天下的春风都会等待谁呢
【注释】 阿谁:谁。 真伪:真假。 具眼:具有眼光。 一见梅花疏影后,岂须点缀倩人为。 见:指看见梅花。 倩:通“请”,请求。 【赏析】 《咏梅绝句》是明代诗人于慎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前两句写画中梅树之形似真;后两句写画中梅花之态如生。全诗意境清幽,语言质朴,耐人寻味。 上联起笔点出梅花,说梅花画得十分逼真。 下联紧承上文,以梅花的品格自喻,说梅花虽不依赖人的修饰,却自有它独特的神韵。
注释: 静极初生动即消,无端风雨入清霄。 无端:无缘无故。扰扰:纷扰不安的样子。氛尘:尘土。元声:自然的音响。 译文: 在寂静至极时,大自然才发出声音;而一旦有了声响,那风雨也就闯入了清净的高空。 谁知扰扰氛尘内,自有元声在寂寥。 谁知:又怎知道。扰扰:纷扰不安的样子。寂寥:寂寞冷落。 赏析: “天籁”是道家的术语,指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雨声、鸟鸣等,是天地间最纯净的乐音。这首诗以自然之声为题
注释:故人原壤并不是为了得到恩泽,礼法匡章也让人怀疑。不依靠此心忘记物我之分,怎能像明镜一般无一物私呢?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原壤是孔子的学生,他与孔子的关系非常好,但因为孔子曾批评过他的言行,所以他后来对孔 子产生了反感。诗中的“原壤”就是指这个人。 诗的前两句是对原壤行为的质疑。诗人认为,原壤并没有因为得到了什么好处就改变态度,而是坚守着自己的原则。而礼法匡章
【释义】 没有规模的地方也有规模,百尺高楼定在初。如果等到好木材再砍削,旁边观看的人应笑我糊涂。 【注释】 1. 无规模处是规模:没有规格的地方有规格。 2. 百尺楼台定在初:指高楼大厦建在最初。 3. 待:等。 4. 旁观应笑:旁边的观察者会嘲笑。 5. 模糊:不清楚,不明确。 【赏析】 本诗通过“无规模处”与“有规模处”的对比,强调了建筑的“有形无质”“虚而不实”的特点。诗人认为
【注释】 1. 有感:即感怀。四,指第四首。 2. 乾坤元气浩无垠:宇宙间天地万物的生机勃勃和无穷无尽的生命力。乾坤,指天地。元气,指宇宙间的生命力。浩无垠,形容其无边无际。 3. 花鸟般般自得春:每一样花鸟都能自在地享受春天的美好。般般,指一切。 4. 休从形色费精神:不要因为外形和颜色就消耗精力去欣赏,应该以自然为师,领悟自然的美。休,不要;从,跟从;形色,外表形态、色彩;精神,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