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洪先
【注】陈兵宪:指九江郡的长官。 注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九江长官的赞美,赞扬他的英勇和忠诚。 赏析:这首诗以赞美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九江长官的敬佩之情。首句“九江山色壮名州”,描绘了九江壮丽的山水景色,为下文的赞颂打下基础。接着两句“千里军容镇上游”,赞叹九江长官的威武之姿和雄浑之气,令人敬仰。最后两句“自惜宝刀堪报主,岂缘金印觅封侯”,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注释】 1. 共是:一起。2. 深山种树人:种树的匠人。3. 篱落:栅栏,篱笆。4. 无情:无心机巧。5. 风雨:指狂风暴雨。6. 飘红:花凋谢。7. 损神:损害人的心志。8. 无赖:无情,无智巧。9. 春意阑珊:春天的景色已逐渐消逝。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中以“篱落”喻花,以“风雨”喻恶势力,以自然景物写人世间的不平与黑暗。首句“共是深山种树人”,说同为山中种植树木的人
【注】: 1. 陈兵:指在九江驻扎军队。 2. 洗箭归来:指从战场回来。 3. 挂战衣:指将战袍挂起来。 4. 锐卒:精锐的士卒。 5. 金绯:指军服,金黄色的战袍。 6. 吾道:我的道理。 7. 显圆机:显露道理。 【注释】: 1. 陈兵:驻扎军队。 2. 洗箭归来:从战场上回来后洗涤箭矢。 3. 挂战衣:将战斗的衣物挂在帐前。 4. 锐卒:精锐的士卒。 5. 金绯:指军服,金黄色的战袍。 6
【注释】 捷骑:指捷报传来。朝朝:一天天。郡国:指各州县。东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即江西。财赋:指国家赋税收入,即钱粮。露祷文:指祈祷丰收的祭文。 【赏析】 此诗是杜甫在唐肃宗至德二载(757)春天写给九江节度使李希仲的一首七绝。当时诗人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而九江陈兵宪则是他的好友,因此诗人写诗给他以表祝贺和安慰。 这首诗前两句是说:捷报天天传来,江南的赋税收入正多得忙不过来。后两句是说
【注释】: ①“谁道”句:意思是说,谁曾想到,我陈某会从黑夜中出现,登上坛台不用观风角(即占候风向),就能平定海氛。 ②“钟山”句:意思是说,在钟山上,有王气,五龙文(指龙的纹样)显现,象征着吉祥。 ③“飞檄”句:意思是说,只要一发布命令,就可以使四海平静。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九江陈兵宪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出世入世,从黑暗中走向光明的历程
注释:雁门郡的秋色总是那么鲜艳,我惊奇地发现中丞频繁奏报军情。不要说南方人没有武力谋略,即使是笔杆,也可以用来扫平边关的敌人。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雁门关重遇旧友袁迪并柬请赵中丞时作。首联先写雁门关的壮丽景色和友人频繁的奏报。第二联以反问的形式表达出诗人对友人才能的赞美之情。第三联则表达了自己对平定叛乱、保卫国家的坚定决心。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满县桃花春不留,意指尽管满县都是盛开的桃花,但春天最终还是过去了,无法停留。恩江江水逐君流,意味着恩江的水伴随你离去,如同时间的流逝一般不可阻挡。后人记取栽桃意,提醒后人记住栽种桃花的美好意愿,多少苍生未解忧,反映了许多人对这种美好却未能完全理解或感受到其深远意义的遗憾。 1. 诗词原文 满县桃花春不留,恩江江水逐君流。 后人记取栽桃意,多少苍生未解忧。 2. 诗句释义 - 满县桃花春不留
【注释】 捷音:捷报。平戎:平定边患。露布:军情文书,即战报。大史:太史令官名。朱衣先赏奏书功:《晋书》载,武帝时,太史令淳于棼上书说:“臣伏见陛下将有天下之势,然恐不长久。”帝以问中书丞蔡谟,谟曰:“此乃淳于棼梦语耳,何足为凭?”后果然如梦所言,帝遂封淳于棼为关内侯,食邑三百户。此处指赵中丞。 【赏析】 此诗是作者与友人袁迪的酬答之作。前两句赞美了赵中丞在军事上所立的功绩,“捷音千里报平戎
注释:枣林村外,战马如云,只有一匹马和一把长刀的赵中丞独自出阵,他骑着马,挥舞着长刀。 赏析:诗中的赵中丞以“独骑”的形象出现,表现出他英勇善战,不屈于敌的英雄气概。他的长刀在战场上犹如双雕一般,勇猛无敌。然而,面对敌人的强大势力,他也会感到无奈和恐惧,因为他知道,今天的敌人已经变成了赵将军。这首诗通过描绘战场的激烈场面,表达了诗人对英勇战士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注释】 1. 悼亡:思念亡妾。 2. 宿火:点着火把,为死者送终。 3. 渐长:渐渐长大。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亡妻的诗。诗人通过描写妻子生前的生活,表达自己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一、二句写妻子生前的生活状况。“早晚”,指每天早晚;“问儿寒与饥”,即询问孩子是否寒冷或饥饿,表达了夫妻之间亲密无间、互相关爱的情感;“宿火”则是指为死者点着火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