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洪先
【注释】 ①饧糖:即麦芽糖。②糁(sǎn)米:用豆粉、白面等拌和而成的一种面食,有甜咸之分。③水:这里指河水。④杯盘满地:形容酒席上丰盛的宴饮。⑤尝:品尝。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清明时节怀念亡妻而作。诗中通过寒食节问亲人吃饧糖的场景,表达了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对清明节习俗的描述,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那热闹的节日氛围之中,感受到作者内心的酸楚与哀思。全诗语言简练
注释: 1. 桃红李白莫相猜,祗折芙蓉傍石栽。 2. 多少春风长荆棘,秋光何惜数花开。 译文: 1. 桃花红李白花白不要互相猜测,只折一枝芙蓉靠在石头上栽种。 2. 多少春风长满了荆棘,秋天的阳光何苦吝惜几朵花开放。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种下芙蓉花的情景。首句"桃红李白莫相猜,祗折芙蓉傍石栽。"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期待,同时也暗示了芙蓉花的美丽与珍贵。第二句"多少春风长荆棘
【注释】李忠定公在绍兴时被罢免相位,从洪州调至福、宁化县草仓庙居住。他在这里题写了潘令时宜墓祠的题词,用韵来表达对潘令时的哀悼。其一:一句是说,一言兴废到底是谁能够明了?二句说,不重视南方的南迁,害怕北方的北征。 【赏析】此诗作于绍兴二十五年(1155),是诗人为潘令时墓祠题写的悼念之作。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潘令时不幸遭难的悲痛之情,并以此寄托了自己的哀思
【注释】 洞:指山中的孔穴,这里借代诗人的居所。萧生:指朋友。 岩下:山岩下。疏梅:梅花。旧几枝:有几枝梅花曾经盛开过。今春色:今年春天的景色。迟迟:缓慢,迟缓不振的样子。 叮咛:再三嘱咐。风雨:比喻政治上的迫害。休相撼:不要互相摧残。正值:正当。青青:形容花木茂盛。 【译文】: 山岩下的疏梅已经有几枝曾经盛开过了,今年春天的景色比往年要缓慢得多。再三嘱咐你风雨之中不要互相摧残
译文: 闲静的台阶上,每天卷起纱帘的声音,常常怨恨新棉线纺不出。 不认识裁剪衣服和焚烧寄语的人,可能长短与平生相似。 注释: 悼亡 其二:第二首悼亡诗。 闲阶:寂静的台阶。 日日:(天天) 卷纱声:形容织布机轧轧作响,纺织声。 常恨新绵纺不成:常常怨恨新棉花不能纺出细丝来。 不识剪衣焚寄与:不懂得裁剪衣服和焚烧寄语。 可能长短似平生:可能衣服的长短与平生一样。 赏析:
【注释】: 凌海楼:在山东蓬莱。阳田客:指诗人自己。相闻:相互通信,相互了解。只隔山前一片云:意思是说,虽然彼此相隔遥远,但像隔开一片云的阻隔一样,仍然可以相互了解。萧萧:风吹的声音。还自哂(shěn):自我嘲笑。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唐肃宗乾元二年写的一首诗,当时他因战乱被迫流亡到山东一带。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阳田客至不相闻”,意思是说,尽管我与友人相隔遥远
【注解】 柳:柳树。柳下:在柳树荫下。 万钟:古时以一钟为六石,万钟即一万石。 芥:小草。这里比喻官位。 心能:指心安。 【赏析】 “洞中别萧生”的首句,是诗人与朋友分别后的思念之情。“其四”是第四段,也是本诗的最后一段。全诗表达了作者虽居高位,却仍心怀平民之心,对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看得很透,很淡然。 第一句“柳下不知卑小官”,是说在柳树下不知道我是个小官。柳树下的小官,说明自己地位低微
【注释】 1. 煨芋:在火炉边烤芋,即烧芋。2. 降心地:表示诚心诚意地对待别人。3. 风雪深时:指大雪纷飞的时候。4. 归不归:指回家与否。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萧生的一种慰勉和规劝。前两句写萧生客少,岁寒无相违;后两句写自己虽为长安官,但也是“降心”,与萧生一样。最后两句写自己虽然身居长安(即京城),但也是“降心”之人,与萧生同样不能回家。全诗委婉含蓄
```plain 莫怪秋风作意狂,洗枝吟叶自凄凉。 而今已得莲华地,不傍他人借藕香。 ``` 赏析: 罗洪先的《答彭石屋》是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季节更迭和人生变迁的深刻感悟。诗中“莫怪秋风作意狂”反映了秋风的力量之大,它无情地扫去落叶,也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易逝。诗人用“洗枝吟叶自凄凉”形容秋天的景象,暗示了内心的孤寂与萧瑟。而“而今已得莲华地
注释:山洞里的水流在春天正深,洞口前的新竹浓荫遮阴。 你此次离去不知何年才能回来?对着竹子饮酒泉水却空无心思。赏析:这首诗是作者送别萧姓的朋友时所作,诗中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幽雅的洞天,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