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兴废竟谁明,不重南迁畏北征。
二圣凄凉留五国,孤臣呜咽望三京。
【注释】李忠定公在绍兴时被罢免相位,从洪州调至福、宁化县草仓庙居住。他在这里题写了潘令时宜墓祠的题词,用韵来表达对潘令时的哀悼。其一:一句是说,一言兴废到底是谁能够明了?二句说,不重视南方的南迁,害怕北方的北征。
【赏析】此诗作于绍兴二十五年(1155),是诗人为潘令时墓祠题写的悼念之作。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潘令时不幸遭难的悲痛之情,并以此寄托了自己的哀思。
一言兴废竟谁明,不重南迁畏北征。
二圣凄凉留五国,孤臣呜咽望三京。
【注释】李忠定公在绍兴时被罢免相位,从洪州调至福、宁化县草仓庙居住。他在这里题写了潘令时宜墓祠的题词,用韵来表达对潘令时的哀悼。其一:一句是说,一言兴废到底是谁能够明了?二句说,不重视南方的南迁,害怕北方的北征。
【赏析】此诗作于绍兴二十五年(1155),是诗人为潘令时墓祠题写的悼念之作。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潘令时不幸遭难的悲痛之情,并以此寄托了自己的哀思。
【注释】 ①奉家君命:受家君的委托。遣入侍感述:派遣我入朝侍奉并有感而发。 ②唱第:指应试中选。金銮陛:指皇宫,金銮殿。赤芾衣:指天子的衣服,赤是朱红色,芾为黑色相间,古代礼服。 ③风云:比喻时机和形势。真忝窃:真的惭愧自己窃取。犬马:比喻微贱的人。奈孤微:无奈自己微贱。 ④丹心:赤诚之心,忠心。迥:远。三秋:一年中的第三个秋季,这里指秋天。紫禁:即紫禁城,皇宫的别称。 ⑤经纶
注释: 金阙虚仙望,丹崖识汉功。 - 金阙:指皇宫,也指仙境。虚仙:虚妄的仙人。 - 丹崖:红色的山坡或悬崖。识汉功:认识汉朝的功绩。 鲁连非弃组,安石忽乘风。 - 鲁连:战国时期的侠客,名胜(一说姓谈)。 - 安石:王安石,字子安,号半山。 - 弃组:抛弃自己的功名富贵,表示不慕荣利。 - 忽乘风:忽然乘着大风,比喻奋发有为。 薏苡悲形似,靡芜怨岁穷。 - 薏苡:一种植物,可入药,也可做粮食。
【注释】 ①“燕歌”二句:指易水送别。《乐府诗集》卷七十九《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②“江柳”二句:写诗人怀念远方的亲人和友人。《文选》李善注引《蜀都赋》:“江潭之间,巴姬负船,汉女弹弦。其声清哀,动千行泪。” ③“啼猿”二句:写诗人思念远去的人。传说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者;后因用“细腰”比喻美女。此处借喻思念之人。 ④“莫就”二句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要点范围,然后根据要求圈出相关诗句,再结合注释、关键词分析作答。此诗首联“寥阒依清梵,徘徊恋景晖”,写寺院幽静的景象;颔联“可怜溪谷望,不见芰荷衣”;颈联“鲤跃思传素,花残欲趁飞”写鱼儿游动和花儿凋谢的情景;尾联“所惊年岁异,讵止惜芳菲”。 【答案】 ①清梵:佛寺中诵经的声音。②芰(jiè):菱
程舜敷谪居海上问讯 其一迢递瑶台客,凄清铜柱秋。 蜃氛朝彩变,鲛泪夜珠流。 槎影通天远,岚光接地浮。 深怜挂席往,何日度瀛洲。 注释: 1. “迢递”: 形容距离遥远、曲折。 2. “瑶台”: 指仙境或高远之地。 3. “凄清”: 形容凄凉、冷清。 4. “铜柱”: 古代传说中昆仑山的四根柱子,这里可能指代某种象征性的地标。 5. “蜃氛”: 海市蜃楼的烟雾,比喻虚幻的景象。 6. “鲛泪”:
【注释】 高洲:山名。刘述文,字子安,汉高祖时人。《南史》载其曾隐居此山。 赤城:山名。 黄精:植物,根茎可食,有益气补虚、安神等功效。 绕屋种:指在山中建房种树。黄精:一种可食用的植物,根茎可食,有益气补虚、安神等功效。 桃花色:用来形容溪水的颜色。 烟林布谷声:形容山林中的鸟鸣声。 记年从汉魏:意思是我曾在汉魏时期隐居过这里。 混世狎公卿:意思是我在混浊的世事中与公卿们为伍。 刘郎
献策动京华,还山种桂花。 从知卧金马,不及炼丹砂。 五岳卢敖杖,三秋博望槎。 伊人竟何在,岁岁望蒹葭。 注释: 献策动京华:指向朝廷提出建议或策略。 还山种桂花:回到山上种桂花树。 从知卧金马:意为知道如何休息和养生。 不及炼丹砂:意思是不如修炼仙丹。 五岳卢敖杖:五岳指的是中国的五个山脉,卢敖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三秋博望槎:指秋天时在海上的航行。 伊人竟何在:你究竟在哪里? 赏析:
诗句释义 1. 一日千秋别 注释:一天,一年;千秋,岁月长久。 赏析:这句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分别的情感,强调时间的漫长和离别的痛苦。 2. 孤云万里心 注释:孤云,孤单的云;万里,形容距离遥远。 赏析:这里的“孤云”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而“万里”则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3. 谁怜泉下士 注释:泉下士,指隐逸的贤者;怜,怜悯。 赏析:诗人感叹无人理解自己对高洁志向的追求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应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然后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以及手法等,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情感。最后分析诗作的语言特点。 【答案】 译文: 蕙草的香气飘散在天空之中,旌旗飘扬奔赴禁城的宫门。长安的晨曦照耀着朝廷的宫殿,司马夏云迎接着朝廷使臣。青海连天边,胡骑奔驰;金微绝漠,汉军远去。和戎非武略,何时请长缨。 注释: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分析每一句的大意,最后进行赏析。 题干要求是“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这是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首先读懂全诗,然后理解诗意,最后根据注释翻译诗句即可。 【答案】 ①分影悲连理:夫妻恩爱。分影:夫妻分开,形影不离。②鸣榔听采莲:用打鱼的木槌击打水声
诗句释义:此恨悠悠不易明,未排阊阖且孤征。 译文:这深深的怨恨难以明了,我还未摆脱宫廷的束缚就要独自离开。旧都现在安在了新祠之下,只听到游人谈论着蔡京的事情。 注释: - 古诗原文为:“此恨悠悠不易明,未排阊阖且孤征。旧都安在新祠启,听得游人说蔡京。” - “此恨”指的是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 “难明”表示难以明了,无法解释清楚。 - “未排”表示还未摆脱或解决。 -
注释: 1. 桃红李白莫相猜,祗折芙蓉傍石栽。 2. 多少春风长荆棘,秋光何惜数花开。 译文: 1. 桃花红李白花白不要互相猜测,只折一枝芙蓉靠在石头上栽种。 2. 多少春风长满了荆棘,秋天的阳光何苦吝惜几朵花开放。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种下芙蓉花的情景。首句"桃红李白莫相猜,祗折芙蓉傍石栽。"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期待,同时也暗示了芙蓉花的美丽与珍贵。第二句"多少春风长荆棘
【注释】 ①饧糖:即麦芽糖。②糁(sǎn)米:用豆粉、白面等拌和而成的一种面食,有甜咸之分。③水:这里指河水。④杯盘满地:形容酒席上丰盛的宴饮。⑤尝:品尝。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清明时节怀念亡妻而作。诗中通过寒食节问亲人吃饧糖的场景,表达了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对清明节习俗的描述,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那热闹的节日氛围之中,感受到作者内心的酸楚与哀思。全诗语言简练
【注释】 捷音:捷报。平戎:平定边患。露布:军情文书,即战报。大史:太史令官名。朱衣先赏奏书功:《晋书》载,武帝时,太史令淳于棼上书说:“臣伏见陛下将有天下之势,然恐不长久。”帝以问中书丞蔡谟,谟曰:“此乃淳于棼梦语耳,何足为凭?”后果然如梦所言,帝遂封淳于棼为关内侯,食邑三百户。此处指赵中丞。 【赏析】 此诗是作者与友人袁迪的酬答之作。前两句赞美了赵中丞在军事上所立的功绩,“捷音千里报平戎
注释:枣林村外,战马如云,只有一匹马和一把长刀的赵中丞独自出阵,他骑着马,挥舞着长刀。 赏析:诗中的赵中丞以“独骑”的形象出现,表现出他英勇善战,不屈于敌的英雄气概。他的长刀在战场上犹如双雕一般,勇猛无敌。然而,面对敌人的强大势力,他也会感到无奈和恐惧,因为他知道,今天的敌人已经变成了赵将军。这首诗通过描绘战场的激烈场面,表达了诗人对英勇战士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注释:雁门郡的秋色总是那么鲜艳,我惊奇地发现中丞频繁奏报军情。不要说南方人没有武力谋略,即使是笔杆,也可以用来扫平边关的敌人。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雁门关重遇旧友袁迪并柬请赵中丞时作。首联先写雁门关的壮丽景色和友人频繁的奏报。第二联以反问的形式表达出诗人对友人才能的赞美之情。第三联则表达了自己对平定叛乱、保卫国家的坚定决心。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