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尚鹏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把握及赏析能力。作答时,首先读懂全诗内容,然后逐句理解,最后进行赏析。 高苕峰:山峰名。陈莘野:作者的朋友。刘纯吾:作者的朋友。三公:指唐玄宗、宋真宗、明世宗。“隔水”是说诗人与朋友在高苕峰下分别,而彼此之间又相隔一溪之远。“相见不得”是写诗人的惆怅之情。“莫叹归早”“那堪远别”是说自己不能像友人那样及早归去,因为自己有远行之意。“凤城”即京城长安
【注释】 井里:井中。萧凉、野戍:荒凉,寂寞,这里指边塞荒远之地。忍看:怎能忍受。平芜:长满了草的平原。九重:指帝王,也指朝廷。丰年瑞:丰收之兆。流民:流亡在外的农民。郑侠:唐朝人,因上书反对当时宰相杨国忠而得罪,被贬到蜀地去。先上流民图:先画出给朝廷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时所作。诗的前两联写边关荒凉,后两联写流民的痛苦。首联“井里萧凉野戍孤
【注释】 戛(jiá)羹:地名,在今陕西岐山东北。墓:坟墓。都人:指长安城中的人。问戛羹:即“问汉羹”。汉高祖刘邦的故乡。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咏史诗。首二句说,当年韩信受漂母一饭之恩,后来为刘邦立下不世之功,当上皇帝后,却连漂母都不记挂,漠然不顾。第三四句说,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以后,封赏功臣,但汉室江山却是从平民百姓手中得来的,因此长安城的人都怀念起这位都人(即平民百姓)。
注释: 绝句:一种诗歌体裁。杜甫诗中多有这种体裁作品,如《月夜忆舍弟》《江畔独步寻花·其五》。杜:指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杜甫生活在唐代安史之乱期间,一生漂泊流离,晚年困居夔州。此诗即杜甫的绝句。 短发霜前草,浮名镜里花。 译文: 我那被霜打枯黄的发丝像秋天的草一样;那些虚名和虚荣就像镜子里的花朵一样瞬间就消逝。 风烟皆过客,宇宙即□□。 赏析: 首联是写自己的处境与心境:“短发霜前草”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池口舟中》,全诗如下: 山郭烟萝处处同,水光如练照帘栊。 东风吹上江头月,万里燕云入望中。 注释:山水之间云雾缭绕,仿佛处处都是相同的景色。水面上的波光如同一条细长的白练,照亮了船窗。东风吹拂着江边,明月高悬在天际,仿佛与万里之外的天空相连。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江景的诗,诗人以敏锐的观察力描绘了江边的景象。首句“山郭烟萝处处同”描绘的是山水之间云雾缭绕
第一首: 丹山白鹿多奇事,双兔出扬传千里。 江水东流人不归,北风吹起战鼓声。 南疆烽火连天起,北地铁骑震乾坤。 两军对峙气吞山河,英勇将士誓死报国恩。 第二首: 南疆北地共抗敌,英勇无畏保家园。 灵瑞祥云降人间,年年报章显神威。 百姓安居乐业日,国家繁荣昌盛时。 英雄辈出继前贤,共创辉煌新未来
【注释】: 苕:高;莘野:陈莘野是诗人的朋友,名莘;刘纯吾也是诗人的朋友。三公:指陈、刘两人;隔水不得相见:指作者与两位朋友之间相隔山水,不能相见。芳村连曲水,树色隔江分:芳村即山间的村庄,曲水即曲折的流水;树色隔江分指两岸的树木被江水分开。愿结青山侣,同为出岫云:愿结交像青山一样的伴侣,一起成为天上飘荡的云雾。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友人之间相互思念时作的。诗中通过写景来表达对友人的深情。
【注释】 默坐:静坐。芸阁:藏书之室,亦指书斋。藏诗谱:藏书有诗谱,即有诗作的目录。忘言:指无言相赠。对:面对。项斯:唐代诗人,与贾岛友善。竹阴:竹林的阴影。环:环绕。短榻:小矮床。况复:何况又。月明时:明月当空之时。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通过写景来烘托自己的心情。首句“芸阁藏诗谱”中的“藏”,是“蕴藏、保存”的意思,点出诗人在书房中珍藏着自己的诗作。第二句“忘言对项斯”中的“忘言”
【注释】 风雷:指雷电。通:流通。五湖:指长江中下游的五个大湖泊,即太湖、鄱阳湖、洞庭湖、青草湖和巢湖。天浩荡:天空广阔无边。烟水更冥蒙:雾气水汽更加浓密。 【赏析】 首联写风雨来临前的征兆,“一夜”点明时间,“风雷起”是风雨即将到来的预兆。“风雷”二字用得贴切,既表现了风声雨声,又渲染了气氛。 颔联写风雨来临时的景象。“五湖”是泛指长江中下游的五个大湖泊。“天浩荡”是说天色辽阔无垠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赏析时要内容和情感两方面入手,从意象、手法、语言、情感等角度分析。首先读懂全诗内容,把握全诗的思想感情,然后逐句分析诗句,最后结合注释进行分析。 本题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要求考生对《西平道中》一诗进行逐句赏析。 【答案】 译文: 树色迎着早晨的太阳渐渐明亮,春风拂动着酒店酒旗。 在杏花村附近经过,却找不到卖金龟换酒的人。 注释: ①西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