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讶丹山多白鹿,俄闻双兔出维扬。
大江南北干戈地,灵瑞年年入报章。
第一首:
丹山白鹿多奇事,双兔出扬传千里。
江水东流人不归,北风吹起战鼓声。
南疆烽火连天起,北地铁骑震乾坤。
两军对峙气吞山河,英勇将士誓死报国恩。
第二首:
南疆北地共抗敌,英勇无畏保家园。
灵瑞祥云降人间,年年报章显神威。
百姓安居乐业日,国家繁荣昌盛时。
英雄辈出继前贤,共创辉煌新未来。
曾讶丹山多白鹿,俄闻双兔出维扬。
大江南北干戈地,灵瑞年年入报章。
第一首:
丹山白鹿多奇事,双兔出扬传千里。
江水东流人不归,北风吹起战鼓声。
南疆烽火连天起,北地铁骑震乾坤。
两军对峙气吞山河,英勇将士誓死报国恩。
第二首:
南疆北地共抗敌,英勇无畏保家园。
灵瑞祥云降人间,年年报章显神威。
百姓安居乐业日,国家繁荣昌盛时。
英雄辈出继前贤,共创辉煌新未来。
【诗句释义】 1. 白发非前日:指年华老去,青春不再,与“归田”相呼应。 2. 黄河几度清:黄河水曾多次清澈,暗喻岁月变迁、世事沧桑。 3. 未论三策贵:未曾讨论过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意指对政治事务的漠视或无力。 4. 须识万缘轻:应认识到世间万物都是浮云,不值得过于执着。 5. 借剑心徒切:借用剑的力量却无法实现自己的志向,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悲哀的心情。 6. 坑儒恨未平
【注释】 葺:修建。先人:祖先。卜筑:卜居筑宅,指建房造屋。投辖井:古代官署中供官员投信的信箱。这里借指官场生活。荒径:荒芜的路。横塘:纵横交错的池水。尊生:即作者自称,意译为尊重生命。休更觅仙方:不要寻找神仙方术以求长生不老。 【译文】 卜居建房的人在哪里呢?只有含情脉脉地自伤而已。 旧时投信用的信箱还在,但人已不在,空留旧物。 新近修缮的是读书堂屋,这读书堂屋也不过是一堵墙。
深雨 喜对连朝雨,黄梅四月天。 楼前空见海,树杪不闻蝉。 云暗通津路,山飞瀑布泉。 得鲈炊美酒,渔火乱沙烟。 译文: 连绵的雨水让我欢喜,在黄梅季节的四月天里, 我站在楼上只看见茫茫大海,听不到树上知了的叫声。 天空中乌云密布,仿佛通向渡口的道路被遮住了, 山间瀑布的水流声和泉水声交织在一起,让人心旷神怡。 我终于钓到一条鲈鱼,用它来煮一壶美酒, 夜晚渔火点点,沙洲上的烟雾迷离而迷人。 赏析
【注释】 聚:聚集。 浮云:指天空的云,这里比喻飘荡不定的游子。 江树:江边的树木。 鱼浦:指水边的地方,泛指乡村或渔村。 林塘:指林中和水边的地带。 竹溪:指竹林中的小河。 【赏析】 《秋日园居二首·其二》是唐代诗人高骈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描写了作者闲适的田园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全诗以景衬情,借景抒情,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第一句“高鸟聚还散”
秋日园居二首 其一 物候随时变,那堪问岁华。 晚风三径竹,朝雨半篱花。 自比禅居静,从教物论哗。 浮生何所有,醉处便为家。 注释: - 物候随时变:自然界的节气和气候变化无常,让人难以预测。 - 那堪问岁华:怎能忍受询问年华老去的痛苦。岁华即岁月、时光,这里指时间。 - 晚风三径竹:傍晚时微风吹过竹林,发出沙沙的声音。 - 朝雨半篱花:早晨的雨滴打在篱笆上的花朵上,雨水顺着花瓣滑落下来。 -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洋的《题园居》之一,全诗如下: 地畔筑小堤使园庐相属 园林环古屋,迟日绿阴斜。 活水溪边入,新墙竹外遮。 门通蒋诩径,树隐邺侯家。 月色临池静,长留解语花。 译文: 在园子边缘建造一座小堤,让园子的房屋相互连接在一起。 园林环绕古老的房屋,阳光斜照下绿树成荫。 清澈的水流从溪流中流入池塘,新砌的围墙外种有竹子。 门前通往蒋诩的小路,树木掩映着邺侯的家。
夏景园庐 炎风吹拂着夏日,我闲来翻看与世绝交的书信。 岁月催人白了头发,天地间只有这简陋的草庐。 雨后新竹长得密密匝匝,离家乡遥远故人渐疏远。 不要再问东陵侯家的瓜田之事,暂且拿起农具种瓜吧。 【注释】 ①庐:指茅屋、草舍。 ②蓬鬓:指年老的头发蓬松如蓬。 ③乾坤一草庐:意谓天地之间只有这一座茅草屋。 ④东陵:东陵侯,汉夏侯婴之后,封东陵侯。 ⑤瓜畦:指种瓜的地方。 赏析:
闻谭长公之官宜山暴卒于苍梧作此志恨 梦断宜山路,轻车叹陆沉。 梧门秋日暗,竹马白云深。 风雨孤臣泪,乾坤万里心。 独馀龙剑在,凝涕倍沾襟。 注释: 闻谭长公之官宜山暴卒于苍梧作此志恨 闻:听说。 谭长公:指唐代名将张守珪之子张仁愿,曾任宜州刺史、桂管观察使。 宜山:指广西宜山县,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 暴卒:突然死亡。 作志恨:创作一首悼念诗以表达心中的悲痛和遗憾。 梦断宜山路,轻车叹陆沉。
注释: 1. 予适诵诗一鸟久立花间不去:我刚好吟诵了诗,一只鸟久久地站在花丛中,一动不动。 2. 青鸟来幽径,逢人听说诗:青色的鸟儿飞来幽静的小径上,遇到行人就告诉他们这首诗。 3. 似怜秋色好,犹恨赏心迟:好像怜爱秋天的景色美好,却还是遗憾欣赏之心不能及时到来。 4. 凝立浑何待,飞鸣欲语谁:静静地站着等待什么呢?想要飞鸣告诉谁呢? 5. 若能删颣句,一字亦吾师:如果能删除这最后一句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爱尔独钟情”: “爱尔”指你的爱,而“独钟情”表示对某人的深厚感情。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亡弟深沉而独特的情感。 2. “虚疑死复生”: 暗示着对亡弟的思念,似乎在想象他可能已经复活,或者某种形式的存在仍然存在。 3. “倚楼频怅望”: 诗人常常站在楼上,眺望远方,内心充满了对亡弟的怀念。 4. “闻雁更悲鸣”: 听到大雁的悲鸣声更加增添了诗人的哀愁。 5.
五桂亭 五桂森森覆棘垣,燕山遗事至今存。 清风百代陶彭泽,谁问当年五柳门。 注释:五桂,是对亲族五人相继登科的美称。范致君、致明、致虚、致祥、致厚,相继登第,有“五桂堂”之称。宋王应麟《小学绀珠·氏族·五桂》:“范致君、致明、致虚、致祥、致厚,相继登第,有‘五桂堂’。”宋窦禹钧之子仪俨侃偁僖,皆相继登科,冯道尝赠诗美之云:“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译文:五棵桂树茂密而高大,覆盖着荆棘围墙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池口舟中》,全诗如下: 山郭烟萝处处同,水光如练照帘栊。 东风吹上江头月,万里燕云入望中。 注释:山水之间云雾缭绕,仿佛处处都是相同的景色。水面上的波光如同一条细长的白练,照亮了船窗。东风吹拂着江边,明月高悬在天际,仿佛与万里之外的天空相连。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江景的诗,诗人以敏锐的观察力描绘了江边的景象。首句“山郭烟萝处处同”描绘的是山水之间云雾缭绕
注释: 绝句:一种诗歌体裁。杜甫诗中多有这种体裁作品,如《月夜忆舍弟》《江畔独步寻花·其五》。杜:指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杜甫生活在唐代安史之乱期间,一生漂泊流离,晚年困居夔州。此诗即杜甫的绝句。 短发霜前草,浮名镜里花。 译文: 我那被霜打枯黄的发丝像秋天的草一样;那些虚名和虚荣就像镜子里的花朵一样瞬间就消逝。 风烟皆过客,宇宙即□□。 赏析: 首联是写自己的处境与心境:“短发霜前草”
【注释】 井里:井中。萧凉、野戍:荒凉,寂寞,这里指边塞荒远之地。忍看:怎能忍受。平芜:长满了草的平原。九重:指帝王,也指朝廷。丰年瑞:丰收之兆。流民:流亡在外的农民。郑侠:唐朝人,因上书反对当时宰相杨国忠而得罪,被贬到蜀地去。先上流民图:先画出给朝廷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时所作。诗的前两联写边关荒凉,后两联写流民的痛苦。首联“井里萧凉野戍孤
【注释】 戛(jiá)羹:地名,在今陕西岐山东北。墓:坟墓。都人:指长安城中的人。问戛羹:即“问汉羹”。汉高祖刘邦的故乡。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咏史诗。首二句说,当年韩信受漂母一饭之恩,后来为刘邦立下不世之功,当上皇帝后,却连漂母都不记挂,漠然不顾。第三四句说,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以后,封赏功臣,但汉室江山却是从平民百姓手中得来的,因此长安城的人都怀念起这位都人(即平民百姓)。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李流芳的作品。全诗共有四句,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首句“燕邸谈经共结邻”,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在古代,人们常常在庭院中谈论经典,互相交流思想。这里的“燕邸”指的是文人雅士聚居的地方,而“共结邻”则表达了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这句诗通过描绘这一场景,展现了古人的学术氛围和人际关系。 次句“校书时拂案头尘”,则更加具体地描述了文人学者的日常活动。他们在读书、写文章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