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非前日,黄河几度清。
未论三策贵,须识万缘轻。
借剑心徒切,坑儒恨未平。
乾坤如大梦,何处觅卢生。

【诗句释义】

  1. 白发非前日:指年华老去,青春不再,与“归田”相呼应。
  2. 黄河几度清:黄河水曾多次清澈,暗喻岁月变迁、世事沧桑。
  3. 未论三策贵:未曾讨论过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意指对政治事务的漠视或无力。
  4. 须识万缘轻:应认识到世间万物都是浮云,不值得过于执着。
  5. 借剑心徒切:借用剑的力量却无法实现自己的志向,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悲哀的心情。
  6. 坑儒恨未平:曾经因为坑杀儒生而感到深深的遗憾和愤怒。
  7. 乾坤如大梦:天地间的一切仿佛都如一场大梦,暗示了人生的虚幻和无常。
  8. 何处觅卢生: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究竟在哪里可以找到像卢生那样的知己和朋友?表达了一种孤独和迷茫的情绪。
    【译文】
    陈秀才回归田园生活,感叹时光易逝,世事变迁。他并未深入讨论治国之道,但明白一切皆为虚无。他渴望用剑斩断世俗的羁绊,却只能在心中空想。他曾因杀害儒生而怀恨在心,如今却已放下。他感叹天地间的一切如同一场大梦,人生无常。在这世上,他究竟寻找着谁作为知己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陈秀才的视角,表达了他对人生、世事的深刻感悟。诗人以“白发非前日”开篇,直接点明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主题。接着,“黄河几度清”,以黄河之水的清澈比喻岁月的变迁,寓意着世事沧桑、人事更迭。诗人通过“未论三策贵”来表达自己对政治事务的疏离与淡泊,以及对世事纷争的不屑一顾。
    诗人的情感并非全然消极,他在诗中也表达了对世间万物的深深感慨。“须识万缘轻”一句,道出了他对世间万物的超脱态度:“一切都不过是过眼云烟,何需过于执着。”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与从容。而“借剑心徒切”一句,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虽然渴望以武力改变世界,但却深知这不过是徒劳无功。这种矛盾的心理使得诗人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最后两句“坑儒恨未平”和“乾坤如大梦”更是将诗人的痛苦情绪推向高潮。他曾经因为坑杀儒生而感到深深的悔恨与愤怒,而今却只能在心中默默承受这一切的痛苦。同时,诗人又感叹天地间的一切如同一场大梦,人生无常,这使得他更加感到孤独与无助。
    这首诗通过对陈秀才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世事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见解。它既表达了诗人对年华易逝、世事变迁的感叹,也揭示了他对世间万物的超脱态度和对人生痛苦的深刻理解。同时,这首诗还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韵味和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