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允成
译文 应当尽情吟诵的诗,现在却只能空自哀叹。 应当尽力追求的道,如今却只能空自叹息。 啼哭声满耳,松林中的松风也入耳倾听。 注释 1. 应尽:应当做的。 2. 须尽:需要做。 3. 万缘息净:一切尘缘都消除干净。 4. 啼泣:哭声。 5. 松风:松林中吹来的风。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在面对困境或挫折时,感叹时光流逝,理想未能实现的诗句。通过对比“空自哀叹”与“空自叹息”
应尽须尽吟 其七 应尽须尽,非尽亦尽。 太极无极,何始何竟。 注释: 1. 应尽须尽,非尽亦尽:应该做的事情必须做到,做不到的事情也要尽力去做。 2. 太极无极,何始何竟:太极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和归宿,它的开始和结束是什么? 赏析: 这首诗以“应尽须尽 其七”为题,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他认为,人生在世,应该尽自己所能去做每一件事情,哪怕无法完全达到预期的目标,也要全力以赴去尝试。同时
应尽须尽,尽亦非尽。 返于太极,寓诸无竟。 注释:应该尽力去吟唱的诗句,吟唱完毕之后,又觉得不尽。回到道的本体,寄托到无穷无尽之中去。 赏析:本诗为五言绝句,以“吟”为中心词,表达了作者的诗歌创作的哲学思想。诗人认为,诗歌的创作应当尽情地发挥,但同时也要回归到最本质的东西——道的本体。这种思想既体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和执着,也展示了他对道的理解与追求
诗句原文与译文 对经典诗词深度解读与赏析 1. 诗句原文 求儆里言 舜其至孝,五十而慕。 予有父母,欲报无路。 2. 翻译与解释 《大孝终身慕父母》出自《孟子·万章上》。我们要做到“大孝”,那就应该既“终身慕父母”,又爱少艾和妻子,这才是健康正常的心态。 句意:最孝顺的人一辈子都怀念父母,年至五十还怀念父母的,我在舜的身上看到了。出处:尧舜之道,孝弟而己矣。下一篇:尧舜之道,孝弟而己矣。上一篇
这首诗是明代东林书院落成后杨龟山先生所作的。诗中通过描述自然景象、人生哲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万历甲辰秋东林书院落成步杨龟山先生此日不再得诗韵 - 意思是在万历年间的一个秋天,东林书院落成了。杨龟山先生在这一天,没有找到合适的诗句来表达他的感受。 2. 此日今还得,朝辉耀扶桑。 - 意思是今天终于找到了合适的诗句,阳光照在东方的太阳上
诗句原文: 求儆里言其三 圣哉仲尼,五十无过。惟圣希天,愚敢托大。 译文: 求儆里言其三是“圣哉仲尼,五十无过。惟圣希天,愚敢托大。”这句话出自明代诗人顾允成所作的《求儆里言》。诗中表达了对孔子的赞美,认为他即使年近五十,仍然保持谦逊和正直的品质。同时,也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圣人的推崇和追求,即追求与天同道,表现出了谦虚和大度的态度。 注释: 1. 圣哉仲尼:这里赞扬孔子的智慧和品德
解析 第一句 - 关键词: 旧得、读书乐 - 释义: 回忆起过去,读书的时候感到非常愉快。 - 注释: “旧得”指过去的时光或回忆。“读书乐”表示阅读的乐趣。 第二句 - 关键词: 一讽咏、欣然会心 - 释义: 吟咏时,心中感到喜悦和理解。 - 注释: “讽咏”指吟诵诗歌。“欣然会心”表示愉快地理解或领会。 第三句 - 关键词: 木落水尽、千崖枯 - 释义: 树木落叶,河流干涸
解析: 第1-2行: 解释: “寄薛玄台致奠太石贾丈并讯二尊人嫂夫人起居”表明这是一封向薛玄台致以哀悼之情的信。"太石"和"贾丈"可能是指两位逝者的名字,而"二尊人"则可能是对逝者的尊称,"嫂夫人"则是逝者的配偶的称呼。 第3-4行: 解释: “昔年子归来,关山有太石。”描述了过去的情景,“子”指诗人自己,“归来”意味着诗人回到了家中。这里的“关山”可能指代故乡
【注释】 应尽:指人应有的本分。须尽:必须做到的极限。行法:行事的准则和规律。俟命:等待天命。剖破:突破,打破。形骸:形体。朗然:明白,显露。独运:独自运转。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任夔州刺史时作,抒发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和对命运的感慨。 第一句“应尽须尽吟”,表明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行为准则。他认为自己应当尽到自己的本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尽心尽力,做到最好
【释义】五十岁的人没有名气,不足为惧。回头望见后生,惊得汗如沸腾。 【注释】无闻:没有名气,没有声望。斯:这个。畏:害怕。惊汗如沸:形容后生们被吓坏了。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年长者的不满情绪。他认为五十岁的人没有名气,不足为惧,但回头望见后生,却惊得汗如沸腾。这种态度是值得批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