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习经
【注释】 绸缪:织布。宫:指官位,也指家室。息:利息。簪组:古代的冠冕等头饰,这里借代官场。痼(gù)泉石:长期居住于山水之间,即隐居。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任福建建宁县尉期间,刘幼云《九峰山图》为诗人所绘,故题之以诗。 首联“绸缪一亩宫,预备六月初”。绸缪,意谓织布。诗人说,他预备在六月里织出一亩大的官服来。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写诗人准备做官,实际上却是表达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逃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瑶华琵琶词 铜盘腻蜡红阑珊,屏风匼闸银交关。 四更缺月未欲落,门外马嘶何处郎。 问郎微行夜何昏,出帘逢迎欢相闻。 轻衫薄袖欲成梦,星波回荡痴如云。 促坐微寒亲手奉,香熏罗荐春无缝。 擘石研丹不算情,一夜雏龙忆幺凤。 屈戌铜钩鹦鹉啼,繁声暗恨须臾期。 可怜月落郎又去,被酒出门闻马嘶。 赏析:
【注释】 暮年:晚年,这里指作者的晚年。丝竹:弦乐器和管乐器,泛指音乐。陶写:寄托情怀。一壑(hè):一山中的沟壑,比喻隐士居处。专:独占。亦:也;难:不容易。又恐:恐怕。闲名:闲散的名声。除:除去,排除。山图:指《秋岩涧上草堂图》。试开看:姑且把它打开看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题画诗。诗人在题画诗中常借山水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这首题画诗,以《秋岩涧上草堂图》为题,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
乙未二三月间六首其六 春天的晕影,一片片照在青草上,芳草已经寸寸碧绿。 游子心中荡漾着对家乡的思念,茫茫中又想起了离家在外的行役劳顿。 找到了归途,但还不想匆忙出发,回首间那些陈迹已经消失。 官职难道值得留恋吗?为国奔波,从今以后,一直忙碌到深夜。 注释: 春晕一以照:春日的日光,映照着大地。晕是日出时出现的彩光。 芳草已寸碧:芳草已经长到一寸之宽,颜色也变得碧绿了。 游子憺忘归
让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题谭玉先生《烟雨归耕图》》: 1. 蓑笠携锄事宛然:描述谭玉先生在画中手持蓑笠,背负锄头,耕作的场景。"蓑笠"指的是用草或布制成的斗笠,用来遮挡雨水;"携锄"是指扛着锄头进行耕种。这里强调的是谭玉先生在画面上展现的农耕生活。 2. 敢将踪迹比前贤: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行为与古人(前贤)来表达自己对先辈的景仰和自谦之情。这里的"踪迹"可能指的是他的行为或成就
赠晦闻先生兰妻雀子 林逋被誉为仙人,不求世俗自然心满足。 一只鹤和一棵梅,各自独立成新伴侣。 我爱林逋的才华,风趣更胜世俗人。 兰花妻子叫雀子,遥遥呼应芳踪。 言语真心惬素心,合欢曲栏更美妙。 整体散发着芬芳,新妆照红烛。 雪夜壁月眠,花貌想如玉。 好鸟儿如佳儿,去来无拘束。 得食性能驯,粒粒分仁粟。 乍学鹦鹉鸣,旋随鸳鸯俗。 臭味同妻兰,踊跃如童仆。 翁乃左右顾,怡然遂所欲。 有妻结良缘
【注释】 涉想:涉,指接触;想,指思考。此句意谓:接触这些事物难道比回忆还要令人思念吗? 闻歌:听到歌声。辄:就。奈何:何苦,何用。这两句意谓:听到歌声就唤起了无可奈何的感叹。 真天籁:天然的音乐。这一句意谓:自然之声才是真正的音乐,与人为声截然不同。 约略:大概,大致。风诗:即《风雅》中的诗歌。性情:人的本真之性。这两句意谓:大概可以领略到《诗经》中所包含的人的真实本性。 【赏析】
第一首 晨风残月大江中,不是因你更烦公。 曲子名字原来不错,秋堂烛泪引出红。 注释:晨风残月,指清晨的微风和残月。大江中,指长江。怜侬,指诗人自己。恼公,烦扰公。曲子名字原不恶,曲子的名字原来不错。秋堂烛泪引宵红,秋堂蜡烛的泪光引得夜晚的红烛泪流下来。 赏析:这首诗以问答形式开头,诗人自问自答,表达了她对丈夫的理解和宽容,同时也反映了她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悲伤。 第二首 晓月残风映江东
解析: 1. 故人远道劝加餐,一饭真成讨论难。: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在远离家乡的情况下,收到了朋友的关心和问候,让他感受到了亲情和友情的存在,也让他更加珍惜与亲友的相聚时光。"一饭真成讨论难"则反映了作者对这种情感的珍视和感激,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生活琐事的深入思考和讨论。 2. 独有庾郎贫未惯,春蔬小摘尚盈盈。: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庾郎(可能是指庾信)虽然贫穷,但他并不习惯这样的生活
【注释】 寓居:寄居,居住。春晚:春季末。花卉蔬果:指春天的花卉和蔬菜水果。盛敷荣:繁茂生长。欣然:愉快的样子。 八首:这里指诗的八首。 【赏析】 “卅年闲梦在京城”,意思是说作者已经过了三十年的官场生涯,现在终于来到了京城。“一颂”两句,诗人在京城里游览,看到一片桃花林。他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肯惜斜阳裁短什,世间还是玉溪生。”诗人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他对京城的喜爱之情。他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