绸缪一亩宫,预备六月息。
岂特厌簪组,正尔痼泉石。
世事足悲诧,浮生类行役。
故山归不归,予亦难为臆。
誓从所好口,持谢车马客。
【注释】
绸缪:织布。宫:指官位,也指家室。息:利息。簪组:古代的冠冕等头饰,这里借代官场。痼(gù)泉石:长期居住于山水之间,即隐居。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任福建建宁县尉期间,刘幼云《九峰山图》为诗人所绘,故题之以诗。
首联“绸缪一亩宫,预备六月初”。绸缪,意谓织布。诗人说,他预备在六月里织出一亩大的官服来。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写诗人准备做官,实际上却是表达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逃避。
颔联“岂特厌簪组,正尔痼泉石”。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不但厌恶那顶高高的官帽、那身华丽的官服,更厌恶的是长期的居住在山水之中。这里的“簪组”和“泉石”,都是用典,“簪组”出自《论语·述而》:“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是对那些身居高位而不能尽职的人的批评。“泉石”则出自《庄子·山木》:“古之真人,以腹为心,不与物散。”意思是真正的隐士是把天地万物当作自己的心腹,与它们同在,而不为物所累。
颈联“世事足悲诧,浮生类行役”。“世事”指的是世俗之事,“浮生”则是飘荡不定的生活。《庄子·田子方》:“吾惊怖其言,犹河水汉界。”意思是,对于世间的纷繁复杂,人们感到惊恐不安。而“行役”,则是指奔波劳碌的生活。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纷纭复杂的人世和奔波劳碌的生活的不满。
尾联“故山归不归,予亦难为臆”。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家乡的山峦,是否要回去?我也难以做出决定啊!这里的“故山”,指的是自己的家乡。“臆”,在这里可以理解为猜测或判断。这两句诗表明了诗人对自己的处境和未来道路的选择感到迷茫和困惑。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在诗人任福建建宁县尉期间,他通过绘画的方式描绘了自己心中的山水田园生活,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逃避。整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深沉,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