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沆
诗句解析与译文: 首句:“楼上从容晓日明” - 注释: 从容:悠闲自得。晓日:清晨的太阳。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春日早晨,站在楼台上观赏着明媚的阳光和初升的太阳。"从容"表达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态,"晓日"则点明了时间(晨曦)。 次句:“春风随意动郊坰” - 注释: 春风:温暖的风。随意:任意,不受约束。郊坰:指郊外的原野或乡村。 -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登高远眺的古诗。诗人通过对白鹿洞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下面是逐句释义以及赏析。 1. 游白鹿洞:游览白鹿洞,即访问白鹿洞书院,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代学府之一。 2. 古洞云封山正阴:古洞位于深山之中,云雾缭绕,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3. 攀藤负石此登临:诗人通过攀爬藤蔓和背负重物来攀登高处,以此表达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4.
【注释】: - 坐龙池观瀑布泉:坐在龙池边上观赏瀑布。 - 一上巍峰独枕流:登上巍峨的山峰,独自躺在溪水中。 - 匡山爽气为君收:匡山的清新空气被您吸收。 - 泉飞直下三千丈:泉水从高处垂直落下,高达三千丈。 - 池喷奔分数百州:水池中水花四溅,像几百个州郡一样。 - 净练银河辉映阁:清澈如练的银河倒映在亭台楼阁之间。 - 烟凝碧树吐成楼:烟雾缭绕在翠绿的树木之间,形成了一座座楼阁。 -
【注释】 ①岸柳:河边的柳树。②施为:行事、措施。③识:知道,了解。④意思:指春意。⑤识后:懂得了,明白了。⑥须:要。⑦伤春:因感伤春天而忧愁。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春天游赏时有感而作。诗人在欣赏春景的同时,又从中发现了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 首联说“人生何事最为亲”,这是对“春日即事二首”主题的概括。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诗人以“亲”来表示亲近的意思。因为只有春天才是真正属于人的
注释:登上高高的寺庙阁楼,山间的狗吠声在深云中回荡。清秋的山谷里寒气侵人,环绕屋舍的幽深树林覆盖着山峰。美景如开,陶令的兴致被激发;雅怀未负,远公的心愿依然未忘。这些年名利都抛弃了,唯有游观到处寻找乐趣。 赏析:此诗写重阳日登高览胜的闲情逸致。前四句写登高所见。首联“九日登高庙阁阴”,点明时令,点出地点,交代诗人登高之因。“山间犬吠白云深”,描绘出一幅宁静祥和的山野图景。颔联“清秋空谷寒侵夜
夜行舟 霞晚临江岸,云深不见星。 鸟栖沙篆暗,山远暮钟鸣。 燃火移村色,号风晚度声。 船窗迷漏鼓,独立向天明。 注释:霞傍晚时降临在江岸,乌云浓密天空中看不见星光。鸟儿栖息在沙滩上,夜晚的寂静显得更加深沉,远处的山峰传来了黄昏时的钟声。点燃火把改变村庄的景色,晚风呼啸着吹过,发出声响。小船窗户被夜色和漏壶里的水滴声所迷惑,我站在船头向着黎明的方向站立。 赏析:诗的起句“霞晚临江岸,云深不见星”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题干为:“对下列这首古诗逐句解读”,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先解释诗句的大意,再指出该句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最后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其表达的情感即可。“缓步荒郊外,杖藜观耨锄。”意思是:慢行在荒野之中,拄着拐杖观赏锄地。“蓑衣蒙短褐,野饭摘残蔬。”意思是:穿着蓑衣披着粗布的衣服,野餐时摘下了剩下的菜叶。“雨过苗花湿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写的,写于公元750年左右。当时王维任济州刺史,在济州(今山东菏泽)游西山。 首联“闻道西山胜,今朝始见山。”两句诗的意思是:听说这西山风景好,今天才看到山。这句中“闻道”就是听说、得知的意思,“胜”即美好。“今朝”,指今天;“始见”,第一次看见。这一句是说,作者今天才第一次看到西山的美景。 颔联“鹤鸣双剑动,龙喷紫霄寒。”两句的意思是:鹤鸟鸣叫
【注释】 1.青春不可再:意谓青春时光一去不复返了。青春,指年轻时期。 2.白发两三茎:意谓头上已长出了几根白发。 3.得句非诗史:意谓得到一句诗句,并不是诗的史实。 4.为文学雅成:意谓我作诗文,已经达到很高的文学水平。 5.愁多凭酒散:意谓忧愁太多,借喝酒来排遣。 6.老至逐人行:意谓年岁大了,只能随人行走。 7.开卷无相似:意谓打开书籍看
自咏二首 一病观书歇,终朝药饵亲。 焚香葆静性,咬菜适清神。 落燕巢低屋,饥乌噪近人。 觅仙难换骨,贫瘦得吾真。 注释: 生病后看书籍休息身体,整日与药同在。 烧香保持内心的宁静,咀嚼菜叶来滋养精神。 燕子飞落于低矮的屋檐下,饥饿的乌鸦叫声扰乱了人的平静。 寻求仙药难以改变本性,贫穷和消瘦让我找到了真实的自我。 赏析: 这是一组描写诗人疾病期间生活状态的诗作。通过“一病观书歇”和“终朝药饵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