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植
《赋鲥鱼得真字》是宋代诗人刘植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的详细解析: - 首句:“寒碧湛无尘,前溪得细鳞。” - 解释:描绘了前溪清澈见底的景象,寒碧如镜,没有一丝尘埃。 - 注释:这里的“寒碧”形容水的颜色,“湛”表示深而清,“无尘”意味着水面非常清洁。 - 赏析: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的自然画面,为整首诗奠定了静谧的基调。 - 次句:“香堪配杞菊,味不数菰莼。”
【注释】 失题(一作“赠渔父”。)此:这。是夕郎宅,曾经左纬吟:这是夕郎的住宅,他曾经在这里吟诵过诗句。左纬,指左思,西晋文学家,字景文,《三都赋》作者。 数联渔父曲,万顷碧波心:连续吟诵了好几首渔父曲,心里充满了万顷碧波的浩荡情思。渔父曲,一种古乐府歌曲。万顷碧波心,指心境如万顷绿水那样宽广而深沉。 月上白蘋渚,秋生古树阴:月亮升到白蘋洲头,秋风送来古树的清凉。白蘋,即荻花,洲渚,水中沙洲。
【注】 东畎,指作者的故乡。 九衢:京城里的主要大街。 桐荫,指树阴,这里泛指官府的后门或侧门,借指官署。 来为折槛人:据《旧唐书·李邕传》载,李邕在任时曾因直言被贬为临海县尉,后被召回京任秘书少监,他作《上石晋御览》一文,称石晋为“窃位苟存”,触怒石晋,被贬为台州刺史。后来石晋去世,李邕又被召回任宰相,他写的《故太尉赠太师李公墓碑文》,称赞石晋“有君人之量”。这里借指李邕。 【赏析】
【注释】 丙午:农历六月,因天干地支为丙午,所以称丙午年为丙午年。普觉寺:在山西永济县北四十里,相传是唐代高僧慧能所建的寺院。寂寂西岩寺:寂静而幽深的西岩寺。何人访静来:是谁来此寻找清静之地? 重寻旧游地,惟有道师梅:重访旧地。唯有梅花可解我心。 树蠹应留雪,香清不受埃:树枝被蛀虫咬坏,留下积雪;梅花香气清香,不被尘埃所染。 可堪玄鬓改,春已隔年催:可惜我的双鬓已变白了,春天又已过去。 【赏析】
嘉禾兴圣院 禅关自幽阒,竹亦号真如。 况是龙潜地,曾经凤食馀。 土深抱节密,林净着行疏。 谁谓乾淳达,清阴只似初。 注释: 嘉禾兴圣寺:在杭州西湖西岸,南宋孝宗赐名为兴圣寺。 禅关:佛家语,指佛门中修行人居住的地方。 幽阒(qù):寂静无声。 真如:佛教用语,意为真理。 龙潜地:比喻有才能的人隐居不露。 凤食馀:比喻凤凰美食的余味。 土深:大地深厚。 抱节密:树木根深叶茂,枝干粗壮,象征品德高尚
【解析】 “位虽奎阁贵,独处一斋空”,诗人以奎阁的尊贵比喻自己的地位,以独自居住在书房中的空虚感比喻自己内心的寂寞,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的无奈。 “还以经纶事,全归著述中”,诗人以自己的才华和学识来表达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忧虑,体现了诗人的远见卓识。 “闲心同野水,煦物尽春风”,诗人将自己比作流水和春风,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掩面将何向,西楹奠已终”
诗句释义 1 生不事农耕: 描述渔父的生活方式,他并不从事农业劳作。 2. 悠然一舸轻: 形容渔父在船上悠然自得的样子,船很轻。 3. 沅湘依旧绿: 沅水和湘水仍然保持着它们的绿色,暗示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美好。 4. 秦汉几回更: 提到秦、汉两个朝代多次更换,可能指的是历史变迁或者政权的更替。 5. 晚脍杂香茝: 傍晚时吃着各种美味,其中可能包含香茝(一种植物)制成的菜肴。 6. 夜醺歌濯缨:
重游仙岩观瀑 四山云雾重,况复值梅天。 瀑注玉函碧,派从银汉连。 飞来三百尺,流润几千年。 仙者路安在,翠萝青霭边。 注释: 1. 四山云雾重 - 四周的山峰笼罩在浓厚的云雾之中。 2. 况复值梅天 - 此时正值梅花盛开的季节。 3. 瀑注玉函碧 - 瀑布如同玉制的宝盒一般晶莹剔透。 4. 派从银汉连 - 瀑布的水流如银河般流淌,与天际相接。 5. 飞来三百尺 - 瀑布的高度高达三百尺。 6.
注释: 城池浸空碧,鉴影复观心。 镜城如碧玉般映照在天空,水中倒映着自己的影像。 孺子去何在,此歌传至今。 我的孩子已经离开,这首歌曲却流传至今。 一奁凉月白,万井市声沉。 一片清凉的月光洒落下来,整个城镇都沉浸在寂静之中。 坎止宁劳问,凭栏意独深。 停下脚步不再询问问题,独自一人凭栏远望思绪万千。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城市夜景和人的情感的诗篇。首句“城池浸空碧”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注意分析诗中的关键词句,理解诗歌的大意。“柴桑里尚存”意思是柴桑里的房屋还在。“编氓半子孙”意思是编氓(指平民百姓)中,有一半人是他们的后代。“颓然孤垄在”是说荒凉的坟墓依然孤零零地存在。“寒菊绕松根”意思是寒菊环绕着松树的根生长。据此理解即可作答。 【答案】 ①井邑已非旧,柴桑里尚存:昔日繁华的城镇已不再是从前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