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爚
【注释】: 句1: 云影犹带湿,日光初漏明。 - 这句描绘了天空的景象,云朵还带有水汽,阳光刚刚露出地平线。 【译文】: 云彩的影子仍然湿润,太阳刚刚露出光芒。 【赏析】: 此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清晨的景象。首句“云影犹带湿”,用“犹带湿”形容云彩的湿润程度,暗示着天气的多变和不稳定性,给人一种新鲜而生动的感觉。次句“日光初漏明”,则是对阳光的描述
【注释】 1. 君:指蔡西山先生。 2. 婴世患:遭受世人的诽谤和陷害。 3. 垂白窜南方:头发花白,被迫逃向南方。 4. 四海皆称屈:全国上下都称你为冤屈之人。 5. 群儿苦中伤:百姓们也深受其害。 6. 天资随世殒:你的天赋和才能也随之消亡。 7. 遗恨与天长:留下深深的遗憾和怨恨。 8. 箕山曲:古代传说中的一首悼亡诗。 9. 招魂葬故乡:招回死者灵魂,葬于故乡。 【赏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过偏岭 2. 山行千里如井底,仰视但见山头烟。 - 注释: - “过偏岭”可能是在描述诗人穿越或越过一座特定的山峰,偏岭通常意味着这座山并不那么高耸入云,但足够让诗人感受到其巍峨。 - “山行千里如井底”形容山路崎岖,行走于高山之中,仿佛行走在一口深深的井底,给人一种渺小和艰难的感觉。 - “井底”在这里比喻山路狭窄,难以通行。 -
诗句:旧尹龚熊负令名,至今天日共清明。 译文:旧时的官员龚熊享有很高的声誉,现在的日子依然如新的一样清明。 注释: ①旧尹:指前朝的县官。龚熊:人名。②令:这里指县官。③至:到。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的文字描绘了一幅历史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和历史的怀念与敬仰之情。通过对龚熊的描述,展现了他昔日的辉煌与荣耀,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现在的感慨和期待。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深沉
【注释】 仙学堂:指神仙修炼的场所。 閟:封闭。 时有读书声:不时能听到读书的声音。 馀韵出云表:馀音袅袅,飘荡于云霄之外。 泠泠清风生:清凉的风从四面八方吹来。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山中偶然发现的一座神仙修炼之地。它幽静神秘,仿佛与世隔绝。作者站在山门外远远望去,只见仙馆的门紧闭着,但隐隐约约有读书的声音传来,让人感到十分惬意。 “馀韵出云表,泠泠清风生。”这两句写诗人远望仙馆时的感受
山行千里如井底,仰视但见山头烟。 今朝过岭一纵目,无穷平野无穷天。
宋建宁建阳人,字晦伯,学者称云庄先生。 孝宗乾道八年进士。 调山阴主簿,改知闽县。 道学禁起,从朱熹于武夷山讲道读书。 后提举广东常平,迁国子司业,言于丞相史弥远,乞罢伪学之诏,又请以朱熹《白鹿洞规》颁示太学,取《四书集注》刊行。 尝建言令沿边之民联以什伍,耕战结合。 累官工部尚书。 卒谥文简。 有《史稿》、《经筵故事》、《东宫诗解》、《礼记解》、《讲堂故事》、《云庄外稿》等。 生卒年
宋建宁建阳人,字晦伯,学者称云庄先生。 孝宗乾道八年进士。 调山阴主簿,改知闽县。 道学禁起,从朱熹于武夷山讲道读书。 后提举广东常平,迁国子司业,言于丞相史弥远,乞罢伪学之诏,又请以朱熹《白鹿洞规》颁示太学,取《四书集注》刊行。 尝建言令沿边之民联以什伍,耕战结合。 累官工部尚书。 卒谥文简。 有《史稿》、《经筵故事》、《东宫诗解》、《礼记解》、《讲堂故事》、《云庄外稿》等。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