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景衡
注释:潘生(指潘岳),他在地下的骨骼应该已经朽烂了,他巧妙的技艺仍然藏在天府之中。刀笔未当(即刀下不如意),因此应当好地赐予他,不如分付与诗翁。 赏析:此诗是作者在对友人潘岳的哀悼和赞美中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首句“潘生地下骨应朽”,用潘岳的死,来比喻诗人自己的命运。第二三句“妙技犹藏天府中”,暗含着对潘岳才华的惋惜之情。最后一句“不如分付与诗翁”,既表达了对潘岳才华的赞赏
注释:刑名去取(指官吏任免),令人担忧,我惭愧于家中五色的笔。年老的兄弟无所事事,只应警醒锐气属子辈。 赏析:此诗作于诗人罢官之后,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兄弟的关切之情。首句“刑名去取漫忉忉”,直接点明了官场生活的主题,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的不满和忧虑。次句“惭愧官家五色毫”,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的无奈和自嘲,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官场的失望和不满。第三句“老矣弟兄无用处”,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兄弟的关心
注释:在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雪还没有融化,而在崆峒山下又迎来了春风。我的身体比不上泾川的水,只能像柳絮和花瓣一样随风飘荡,每天向东漂泊。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变化来寄托诗人的情感。前两句描写的是冬天的景象,后两句则描写了春天的景象。整首诗通过对四季更替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诗人也通过自身的比喻,展现了自己的无奈和迷茫
注释:我最怜爱那修贡自峨岷的使者,他们受到皇帝的赏赐就像中天降下雨露一样新鲜。我很高兴为先生写上赞美的句子,但又担心纸价会上涨到京城里堆积如山。 赏析:这是一首赠给友人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他的期望与祝愿。诗人通过描绘自己为朋友写诗的场景,表现了他对朋友的关怀和祝福。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和对清廉正直的向往
【注释】清陂:清澈的池塘。扁舟:小船。鸱夷:《庄子·外物》载,越王勾践曾将范蠡、文仲二臣放归故里,二人在会稽山自投江中,泛为浮游,名鸱夷,后人因以“鸱夷子”代指弃官归隐者。钓矶:钓鱼的石滩。 【赏析】 这是一首归田诗,是诗人晚年退居家乡后所写。全诗抒发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句点明题旨。诗人辞官归隐,本想摆脱官场的纷扰和烦恼,过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但一到家门前
取次题诗留壁,从他传唱落渔家。 注释与赏析: - 清陂堂: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位于清澈的池塘旁。 - 从他传唱:这首诗被他人传唱。 - 禅翁:指一位喜欢禅学的老者。好事还堪笑:这则故事很有趣。 - 枉却青青一尺纱:这位老禅师浪费了一尺纱,不值得。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位喜欢禅学的老者喜欢在池塘边留诗,并被他人传唱。虽然这个故事很有趣,但这位老禅师的行为却是浪费资源,不值得赞扬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新麦纷纷落硙时 - 这句描绘了新麦成熟的时节,新麦成熟后被磨成面粉的景象。"硙"在这里指的是磨坊,用于将谷物磨成面粉。 2. 旋看片片作银丝 - 当新麦被磨成粉后,它们变成了细如银丝的面粉。这里的“银丝”形容面粉质地细腻光滑。 3. 先生自足醍醐味 - “先生”通常指老师或学者。这里比喻那些精通学问的人,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已经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注释: 1. 山上徜徉湖上归:在山上散步,在湖边徘徊。 2. 月明千顷浸玻瓈:明亮的月光洒满了整个西湖,映照在水中的波纹。 3. 明朝有客朝天去:明天有一个客人要去朝见皇帝。 4. 多少红尘在马蹄:有多少世俗的尘埃落在了马蹄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西湖之夜,与友人李泰发共赏美景后,感怀人生、抒发豪情的作品。 首句“山上徜徉湖上归”,描绘出一幅宁静的山湖夜景。诗人漫步于青山绿水间
【注释】 戴浚秀才需堂:指唐代诗人戴叔伦。他曾任洪州(今江西南昌)司法参军,后迁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在任期间,曾到抚州城西的南台寺拜访友人。因“南台”与“南台寺”音同,故称其为“南台先生”,又称“南台司户”。戴浚有《送别南台先生序》,文中写到:“南台先生者,盖唐抚州南台司户戴叔伦也。……余友之。” 需堂:指南台先生。 客到:客人来访。 须日曛:天色已晚。 樽酒:酒杯中的美酒。 情亲:感情深厚
【注】紫膏,即“紫芝”,古代传说中一种可以长生的仙草。 雪消溪谷已含春,雷动枪旗一簇新: 春天来临,溪水融化,积雪消融;雷声震天,枪兵旗帜迎春风飘扬。 解道人间最仙景,风流无复杜陵人: 这人间的景色真是美极了!但那些风流倜傥、潇洒飘逸的人却再也找不到了,他们都被贬到杜陵(今陕西西安附近)去了。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紫芝院壁上题的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春景,后两句写感慨。首句写春景,次句写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