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景衡
【注释】: 拜命辞南国,携孥客上京——奉命离开南方到北方。 尘沙惊老眼,江海梦归程——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惊,眼中的老泪难禁,心中想的却是那遥远的家乡,归家的路程。 酾酒谁思我,看云赖有兄——独自一人举杯自斟,无人共饮。只有依靠兄长的陪伴才能看到云彩。 遥知倚栏啸,天阔暮潮平——远远的就知道哥哥在倚着栏杆长啸。傍晚的潮水平静,天空辽阔。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受命离开南国的途中所作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大意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文本,找到诗中描写的关键意象、关键词句,然后理解诗句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留滞嗟为客”,留滞嗟:滞留;客指外乡人。嗟:遗憾、叹息;留滞嗟为客,意思是我因为滞留他乡而感到遗憾,像是一个客人一样在异乡漂泊。 “而今始据鞍”,而今:现在;今始:才;据鞍:骑上马;据鞍:骑马
【注释】 《挽元僧正》,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为送元僧正之辞,表达了对元僧正的哀悼之情。 物外孤高客:物外,指尘世之外,即出家为僧;孤高,超脱世俗,清高自持之意;客,僧人。 人间九十春:人间,人世间,指尘世;九十春,指人的一生。 朋游多有道:朋游,指交往的朋友;多有道,指有德行。 仙岭浮云散:仙岭,神仙居住的地方;浮云散,形容山中云雾缭绕的景象。 寒潭夜月新:寒潭,寒冷的水塘;夜月新
注释:藜藿(lí huò,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早晨和黄昏时,在田间地头劳作。诗书(指读书)醒着时,睡觉时都在思考。百年(一生)都是为外物所驱使,五斗(五十升)却惭愧自己闲适。暖日(春天的太阳)下花儿争先恐后地开放,春风中大雁将要回巢。拄着拐杖俯视清澈的小河,萧飒(形容风吹动草木的声音)的鬓发上斑斑白发。 赏析: 首联两句写景,描绘诗人早起劳作,晚收归来的辛勤生活。清晨或黄昏时
燕赵之地位于南北,关河之中独自高耸。 时平无戾气,岁闰有春寒。 仰禄家千里,题诗思万端。 危楼多晚照,倚遍小栏干。 注释: - 燕赵:指今河北、山西一带,古称燕国和赵国。 - 南北:方位词,这里指的是地域的南北方向。 - 关河:指关口和河流,泛指北方地区。 - 郁盘:形容地势高峻曲折。 - 时平:指时局平稳,没有战乱。 - 戾气:指凶暴之气,这里比喻战乱带来的恶气。 - 闰年
【注释】: 1.景城:指唐代的长安。 2.杂诗六首:李白在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因事下狱,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天宝四年(745年)春,他离开夜郎,经过巫山时写下这组诗。 3.冰雪:形容春天的景色。 4.关河:关中平原和黄河流域。 5.丰岁:丰收之年。 6.吏隐:官宦隐退。 7.黄水:指黄河的水。 8.青帘:指酒家,青布为幔的酒馆。 9.吾生如有计:我如果能够有个计划,五斗米也不至于是贫穷
天上张公子,河间善最多。 三年种桃李,万室自弦歌。 北阙今归去,斯民奈别何。 会将清禁月,千里照嘉禾。 注释: 天上的张公子,河间的善良人士最多。 在三年的时间里,他们种植了桃花和李树,万户人家自编自唱。 如今皇帝离开京城,百姓们怎能不感到悲伤呢? 我将在清禁的月光下,让千里之外的人们感受到家乡的美好。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开后家乡的美好祝愿。首句“天上的张公子”
井邑遗孤垒,渔樵尚几家。 洪河散陵谷,古冢入桑麻。 燕子初经节,蜂儿几报衙。 此身天地内,随处是生涯。 注释: 1. 景城杂诗六首:题目为编年体诗集,共六首。 2. 井邑遗孤垒:指废弃的城镇中残留的小城堡,井邑指的是城市、城镇。 3. 渔樵尚几家:指渔夫和樵夫还在村子里。 4. 洪河散陵谷:指黄河泛滥,淹没了山丘上的古城遗址等。 5. 古冢入桑麻:指古代坟墓被农作物覆盖,与周围的农田融为一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孤屿何时别,双溪累月留。 - 注释: 孤屿,意为孤独的小岛或小洲。这里指的是一个孤立的地方。 - 赏析: 诗人通过描绘孤屿和小溪的景象,表达了对离别和留滞之苦的感慨。这里的“孤”字用得非常形象,突出了岛屿的孤寂感。同时,“双溪”二字也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于这种生活状态的无奈和留恋。 2. 父兄安契阔
【注释】: 《景城杂诗六首》是明代诗人高启的组诗作品。此组诗共六首,每首都以“故国”开头。 故国岂不好,卑官良为贫。——家乡固然美好,但身为低贱的官却只能过着清贫的生活。 驱驰万里去,憔悴九河滨。——为了国家和皇帝,我不得不千里迢迢地奔波到边远地区,身心疲惫,形容枯槁。 乱水才通野,幽花已绣春。——河水虽然混乱,但终于可以到达田野;而野花虽小,也仿佛在春天里绽放。这里比喻自己虽然地位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