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景衡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综合赏析能力。赏析诗歌内容要点,包括诗歌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艺术效果三个方面。具体答题时,首先读懂全诗,然后分析概括出诗句的主要内容(思想内容),最后结合写作背景和手法来评价情感或主旨。 “渺渺指沧海,行行过汉陵”一句中的“渺渺”、“行行”,点明诗人的行程是漫长而遥远的。从“沧海”到“汉陵”,既写出路途的遥远,也表现出诗人在茫茫的时空中,对家乡、故土的深深思念。
【注释】 1. 官舟怜逐客:官府的船只怜惜我这个被放逐之人。怜,怜悯;逐客,古代的一种刑罚,指因有罪而被流放到远方。 2. 鸣橹破惊湍:鸣橹,用竹木制成的桨,发出声响;惊湍,激流。破,打破、冲开。 3. 霞气横江白:霞气,云气;横江,横在江面上。 4. 秋风送晓寒:秋风,秋天的风;寒,寒冷。 5. 平生独往愿:平生,一生;独往,独自远行。 6. 今日上恩宽:上恩,皇帝的恩泽;宽,宽松、宽厚。 7
这首诗是一首行役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下面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1. 行役无时节,春来又几时? - “行役”指的是旅途中的辛劳奔波。“无时节”表示没有固定的规律,无法预测何时出发或结束。“春来又几时”则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时间无法把握,感到无奈和焦虑。 2. 柳条随处处,梅蕊亦枝枝。 - “柳条”和“梅蕊”都是春天的象征。“随处处”形容柳树随风摇曳,无处不在
注释: 1. 花县逢迎日:花县,地名,作者在这个地方遇到了钱子勉。 2. 琴堂宴坐频:在琴堂里宴请宾客,频繁地坐着。 3. 簿书时有暇:公务之余,有时间做自己的事情。 4. 灯火夜相亲:晚上,两个人一起点着灯,亲密地交谈。 5. 世系皆王泽:家族的后代都享受着皇帝的恩泽。 6. 官曹独海滨:而他自己,只是担任一个海滨的小官。 7. 政成飞舄去:政务办得好,皇帝派他去别的地方了。 8. 念别一伤神
石泉小轩:以石为基,泉水从石缝中流出的小亭。 泉裂碧岩腹:泉水从碧绿的山腹中流过,发出清脆的声音。 兹焉复小渠:这里是又修建了一条小渠供人饮用。 泓澄元有在:清冽的泉水,源源不断。 溉濯乃其馀:浇灌田地,灌溉庄稼是它的功劳。 孤迹寄江海:诗人自己像一只孤独的鹤,栖息在江海之间。 三年困簿书:三年来,诗人因公务繁忙,无法抽身回家。 闲来俯清浅:闲暇的时候,我常常低头看看这清澈见底的泉水。
【解析】 此诗是诗人送客归京后有感而写的,全诗以送别为线索,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晚景图,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还自肃宁晚色可爱寄卢行之”,起句即点题,交代自己是从肃宁县返回京城。“还”字写出了自己此行的目的。“晚色可爱”表明此时正值暮春季节。“肃宁”为地名,这里借指自己所在的肃宁县。“可爱”二字表现了诗人对晚霞的热爱之情。“寄卢行之”交代了自己的用意,即把这首诗送给卢行之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意象分析其情感及手法。“曾作河阳客”是说作者曾经客居在河阳,“春来花满城”是说春天一到,城中的花儿开得正盛。第二句写晓风吹动着马缰,第三句写残月西沉,第四句写离别的痛苦,第五、六句写相逢的喜悦。最后两句是说,如今琵琶声已久不再响,听到这声音就感到心寒,因为那是十年前的曲子了。 【答案】 译文: 曾经在洛阳作客,每到春天花开满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和提示,然后把握题干中的关键字,最后对诗句进行分析。题干要求是“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因此要逐句翻译并加以解释。 “行乐连三月,渔樵亦醉吟”,意思是说春天已到三月了,还不停地游山玩水,饮酒作诗
【注释】 和经臣晚春:和:应和,作诗酬答。经臣:诗人之友王经。连日醉:连日饮酒。惜春心:爱惜春天的美景的心情。三叹:多次叹息。三叹岂知音:表示自愧才疏学浅而无法得到赏识,与知音相知难求。 【赏析】 这是一首应和友人王经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之作。此诗首联写景,颔联抒情,颈联用典,尾联自谦。全诗以“惜春”为中心,抒发了作者惜春伤春之情。 诗的前两句“蝶散花犹在,鸦藏柳已阴”,描写了初春时节的景象
【注释】 纵目:放眼远望。 轩:指高楼。 高岑:高峻的山冈,也借指高处。 暮色:傍晚时分的景象或气氛。 何人与题咏:谁还能和我一起登临此楼并题诗作赋。 今我亦登临:我现在也登上了这座高楼。 纵目皆云尔:放眼望去都是如此啊。 纵心:放情、畅怀。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在登临高楼时的所见所感之作。全诗以“纵目”二字统领全篇,写登临之所见。首联写诗人站在高楼之上,遥想真人已仙去,释子在高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