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简
【注释】 ①“勿认”二句:意谓不要以为胸中充满一团正气。气,这里比喻正气。②何地:何处。无一二:没有一点可取的。 【赏析】 这是一首写诗作画心得的诗。诗人在创作实践中体会到:作诗、作画都要以客观事物为依据,胸中有物,才能产生真情实感,写出好的作品。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勿认胸中一团气,一团气里空无地。”这两句诗是全诗的总纲。作者强调作诗、作画都要胸有成竹
【注释】 回心:回旋之心,指归心。三月:喻指一个季节的时间。元曾:元始、元初。失真:失去真实。漓醇:指酒味清美。冥冥:昏暗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自题小诗。诗人用“不违仁”三字表明自己虽在仕途上屡遭挫折和打击,但仍能坚持自己的操守;而“小失真”,则暗示了自己虽有失误,但终究是小的过错。后两句写雪花落在水里,被水冲淡了味道,比喻自己虽经挫折,但仍然保持本色,没有完全丧失自我
注释:我对于雪、月、风、花这些美景都感到陌生,只是一味地追求雕琢和精巧。四季中有多少闲暇时光,却没有一个闲人能够领略其中的美。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他感叹自己对于雪、月、风、花等美景都感到陌生,只是一味地追求雕琢和精巧。这种态度显得有些矫揉造作,与自然之美的本质相去甚远。因此,诗人发出了“四时多少闲光景,无个闲人领略伊”的感慨。他认为,四季中有那么多闲暇时光
【注释】 妙庭观:指苏东坡在黄州所建的“东坡亭”。苏公:指苏轼。董双成:《宋书·乐志》:“汉末,魏文帝造铜雀台,……后有双成、阿娇之徒出入其间。” 【赏析】 此诗为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诗人借咏妙庭(即东坡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怀。前两句说古人所弃今人所慕,不谓苏公亦世情;后两句说如果让天上的神仙听见,一定会笑倒董双成。 妙庭观:苏轼在黄州所建的亭子。苏轼被贬黄州,常到此地赏菊
【注释】 日日:天天。看山不厌山:形容对山景的欣赏,永无止境。吞吐:吞吐着云烟。翠微:青翠的山色。静明:明亮的月光。下语难:说出口的话难以表达。 【赏析】 这首五律写诗人对春光山色的热爱和赞美。首句写“看山”,次句写“看”的对象,即白云。后两句是全诗的精华,以“静”字为线索贯串全篇,表现了诗人对春夜美景的感受。 诗一开头,就写了“看山不厌山”。“看”字用得十分巧妙,既表现了诗人的痴迷
【注】 偶作:偶然所作。莫将:不要。爱敬:爱慕敬重。复:又,再。雕镌:雕刻琢磨。一片真纯:一片真诚纯洁。幸自全:庆幸自己保全了。待得将心去钩索:等到了用真心去钩取。旋栽荆棘向芝田:随即种上荆棘到那片灵芝的田地。 【赏析】: “莫将爱敬复雕镌”,不要再用爱和敬的心思再加以雕饰,“一片真纯幸自全”庆幸自己能保全一片真诚的纯洁。 诗人在经历了仕途上的失意之后,深感人生之难,于是写下这首《偶作》以抒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以下是逐句释义: 嘉泰昭阳大渊献筑室董孝君祠之西下有湖焉某曰溪以董君慈孝而得名县又以是名则是湖宜亦以慈名作诗曰: 这句诗的意思是,在董孝君的祠堂西边,有一个湖泊,我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做“溪”,因为董君的慈孝而得名。县里也以这个湖的名字命名。那么,这个湖就应该被命名为“慈”。 惜也天然一段奇,如何万古罕人知。 这句诗的意思是,这个湖天生就有一段奇特之处
【注释】 荷:承受。本心:本性,本来的心性。先哲:前代的贤哲。深:深刻。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作者在这首诗里,表达了自己对先哲的崇敬与对本心的困惑。全诗意蕴丰厚,耐人寻味。 “谁省吾心即是仁”一句,点明主题,表明了作诗的意图。诗人通过“谁省吾心”这一设问,表达了自己对于“仁”的探求,而“即是仁”则表明了自己的追求目标。 “荷他先哲为人深”,这句是诗人对先哲们的赞美
【注释】 偶作:偶然之作。 能思:能够思索,指有思考能力。 能索:即能够寻求。 寻常用底心:平凡平常的心态。 【赏析】 这是一首写诗人的闲情逸致和对人生哲理的思索的诗。全诗三句话,每句七个字,读起来朗朗上口。第一句“若问如何是此心”,提出问题,点出主旨。第二句“能思能索又能寻”,承上启下;既是回答第一句提出的问题,也是进一步说明“心”的内涵,即“心”是能够思考、寻找和探求的
【注释】 偶作:偶然的写作。 乾坤:天地,指宇宙。 日月:指天体中的太阳和月亮。 片:一小块。 闲田地:比喻无价值的事物。 难定西南与北东:无法确定东南西北。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以“太空”象征宇宙,以“乾坤”代表宇宙,以“日月”来比喻宇宙中的各种天体,将宇宙万物都包容其中。诗人认为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微不足道的,无法确定东南西北的方向。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浩渺无垠的宇宙的认识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