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黻
注释:暗壁之下寒螀聚集着夜晚的哀愁,孤灯下我思念你倾诉着深情的话语。雁南飞来时不接西风之字,又见那菊花凋谢,已到深秋时节。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所写,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首句"暗壁寒螀聚夜愁",以暗壁、寒螀、夜愁三物为意象,勾勒出一幅寂静而又凄清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凄凉的氛围。次句"孤灯相忆话绸缪",以孤灯和相忆为主题
解析与翻译: 诗句解释: 1. 儒生事业戒悠悠:这句诗意味着,作为学者或儒生的你,应该避免懒惰和无所事事,要勤奋努力。"儒生"是指古代的读书人或知识分子,“事业”指的是你的工作或学业;“戒悠悠”则表示要避免懒散,要有持续的努力。 2. 凿井求泉须到头:这一句比喻性地说明了学问需要深入钻研和不懈追求。"凿井求泉"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意指通过努力挖掘才能得到水源,比喻做事必须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
寄西弟六首 一别狮山千载期,萧条吟屋费修治。 手栽门户新杨柳,试问春风长几枝。 注释: - 一别狮山千载期:狮子山是刘黻的故乡,这里指他与家乡的分别已经千年之久。 - 萧条吟屋费修治:形容他的书房因年久失修而显得萧瑟破败。 - 手栽门户新杨柳:指他自己亲手栽种的杨柳树,象征着新生和希望。 - 试问春风长几枝:用春天柳树的生长来比喻自己的前途和希望,询问春风能长出多少枝条。 赏析:
【解析】 “访西湖”即到西湖去,诗人自谓。“东风吹客到西湖”是说诗人乘着东风来到风景秀丽的西湖;“汀草沙禽半识吾”意思是在水边沙洲上看到一些野草,还有沙洲上的水鸟,似乎都认识诗人,好像在对诗人说些什么。“惟欠数间茅屋在”意思是诗人觉得只有那几间茅屋还在。“种梅花处伴林逋”意思是诗人想在那几间茅屋旁边种上梅花,因为林逋曾在这里种梅花。林逋,字君复,北宋时人,以隐逸著名,他与欧阳修、苏轼等都有交往
注释: 讥刘秘监献佞固宠:讥讽刘秘监(刘敏)为了讨好皇帝而献媚,巩固自己的地位。白玉堂:皇宫中藏书的殿阁,常用来借指翰林院。翰墨师:指文章写得好的学者。忍令奏牍玷涂碑:不忍心让奏章玷污了圣上的御笔。向时刚道梅花累:以前刚说过梅花是累赘。今累梅花自不知:现在却不知道梅花是累赘。 赏析: 这首诗讽刺了刘敏的行为——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不惜献媚取宠,甚至不惜玷污圣上的御笔,这种行为实在是令人不齿
幸观世事已忘机, 觞咏流行度几时。 万物本来同一性, 可知猿鸟不相疑。 注释: 幸观世事已忘机:庆幸的是看透了世间的名利纷争,已经忘记了所有的算计和心机。 觞咏流行度几时:饮酒作乐,吟诗赋歌,这种逍遥自在的生活能持续到什么时候呢? 万物本来同一性:万物原本是统一的,没有区别。 可知猿鸟不相疑:知道猿猴和鸟类彼此之间不会有猜疑。 赏析:
诗句解读如下: 1. 千里家山入梦频:描述了诗人在梦中常常思念着遥远的家乡山景。 2. 又封书尺寄行人: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情思念,通过书信传递心意。 3. 未惭定省多疏阔:虽然不能经常在家陪伴亲人,但内心并不感到愧疚,因为深知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 4. 守道安贫即是亲:坚守道德和信念,即使生活贫困也不失为家人之爱。 5. 赏析:这首诗是宋代刘黻的作品,以儒生事业为主题
注释: 白发稀疏,穿着宽松的青道衣,苦吟应该只有鬼神知道。 篇章可以陶冶性情,羞死了那些向君王献诗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朋友的一封信,表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执着,同时也对那些盲目追求名利、不注重诗歌艺术价值的文人表示了不满。 首句“白发疏疏青道衣”,描绘了诗人清瘦的形象,同时“疏疏”二字也透露出他的孤独与落寞。他身着宽松的青色道袍,这是古代士人常用的服饰,象征着他的文人身份
寄西弟六首 汝兄望汝撑门户,汝不耽书奈汝何。 注释:汝兄希望你能够支撑起家庭的门户,而你如果沉迷于读书,又怎么能对得起你的父亲呢? 译文:你的父亲希望你能够承担起家庭的重任,如果你沉迷于读书,又怎么能对得起你的父亲呢?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弟弟的关心和期望,他希望弟弟能够承担起家庭的重任,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同时,他也提醒弟弟不要沉迷于书本,忽视了家庭的责任。这首诗的语言朴实无华
诗句翻译:在学问的道路上,只要我们肯付出努力,克服困难,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就。 注释:寂寂书堂秋夜凉,一编心画一炉香。弟兄动是经年别,羞见天边有雁行。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热爱和决心。通过“向上工夫肯惮难”和“直透龙门亦等闲”两句,诗人强调了学问之路的艰难险阻,但同时也表达了他的决心和毅力。诗人相信,只要有足够的努力和坚持,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达到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