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岑
酴醾(tú míng) 红紫丛中,争春斗艳,各施其巧,不问俗世的冷暖。它们自有其独特的风采,无需在意世俗的眼光。这正如诗人所说:“不妨自著素衣巾”。在诗中,“素衣”象征着纯洁、高雅的品质,而“巾”则代表着朴素、淡泊的生活态度。诗人用这样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世俗名利看淡的态度和坚守本心的决心。 中庭(zhōng tíng):庭院。这里指庭院中的花花草草。群仙戏:一群仙人们在此嬉戏。广寒宫
注释:在梅花中,白色最受欢迎,因为洁白如同冰雪。而谈论香味时,佛家也喜欢用旃檀香。然而,将旃檀香与雪白相比,实在是难以相匹敌。 赏析:这首诗以梅花为题,赞美了梅花的纯洁和高雅。诗中的“论白人惟议冰雪,言香佛亦取旃檀”两句,既赞美了梅花的清白高洁,又赞美了旃檀香的纯净高雅。最后一句“只恐将渠比并难”,则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二者难以比拟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梅花和旃檀香的喜爱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
【注释】 林间:山林之间,指隐士生活之地。 伸眉:展颜、开眉,意即笑。 江湖:泛指江湖水路。这里指仕途。同归去:一起返回故乡。 理钓丝:整理钓鱼的线绳,这里代指处理家务事。 【赏析】 此诗为诗人赠给友人徐谷三绝之作,表达了他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关心。 首句“曾向林间对酒卮”,意为曾经在林间对着美酒举杯畅饮。这里的“林间”指的是山间的树林,象征着隐居之所
酴醾 向人未肯吐芳心,玉困香融己不禁。 久矣禅心无色想,如何对此独沉吟。 注释: 向人未肯吐芳心:酴醾向人不肯开放它的花朵。 玉困香融己不禁:花如同被美玉一样,香气融化而无法自持。 久矣禅心无色想:很久以来的心境已经没有了对色彩的想象。 如何对此独沉吟:面对这样的景致独自沉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酴醾花的美丽和它的独特魅力。诗中的酴醾花向人不肯开放,仿佛被美丽的玉石所吸引,其香气融化而无法自持
诗句原文: 菊与为朋竹与邻,闭门谁见晓妆新。 不须多羡苏堤好,车马往来尘污人。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诗词解析: - 主题理解:诗的主题是描绘庭前的菊花和竹子,以及它们在秋日里的景象。通过对比菊花与竹,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同时也隐含了对喧嚣世界的超然态度。 - 语言特色:诗歌使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动词来生动描述秋天的景色和人物的状态,如“西风吹下一庭秋”、“醉脸晚来红拂掠”。
酴醾,一种花名,又名荼蘼、木李子等。荼蘼花的花瓣呈白色或浅红色,花朵有五瓣至九瓣不等。 群芳:指各种花草。谁不让天柔:是谁不让人感到春日的温柔呢? 笑杀金沙敢并游:笑死那些不敢与它并列游玩的人。金沙:这里用来形容花开得非常美丽。敢:敢于;敢与。 少借馀妍入樽酒:稍微借用一些它的美来点缀酒杯里的美酒。 真堪一斗博凉州:真是值得用一杯美酒去换取一个凉爽的地方。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
注释:你家的两棵杏树盛开着春天的花朵,颜色浓淡不一,胭脂染也染不匀。请赵昌来给你取取样,如果边地好着白鹇鸟栖息。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观赏杏花的情景。诗中“君家两杏闹春色”点明杏树盛开,春意盎然。“浓淡胭脂染不齐”形容杏花的颜色深浅不一,犹如用胭脂染过一般。后两句通过赵昌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艺术美的赞美之情
注释: 欲寻好句乞梅花,从实平章不要夸。 ——想要得到赞美,就要有好的句子,实事求是地评价事物,而不是夸大其词。 且道色香谁可比,口才拟议即成差。 ——即使能描述出梅花的美,那也只是肤浅的比喻,因为真正的赞美是发自内心的,不是靠言辞来表达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独特见解。他认为,要想得到真正的赞美,就必须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他甚至认为,即使描述了梅花的颜色和香气
【注释】 裂去:撕破。儒冠:古代士人束发戴的帽子,象征儒雅,这里指脱下儒帽。初相识:初次相识。西风:秋风,这里暗喻人生易逝。泫然:眼泪汪汪的样子。 【赏析】 《赠徐谷三绝》是唐代文学家韩愈为友人所作的诗。全诗三首,第一、二句写诗人与朋友分别后,已经过去了几年,现在已是白发苍苍,胡须长了,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第三句回忆两人相识时的情景,第四句写诗人对友情的怀念之情
西湖之美 雪寒映湖湖水明,西子淡妆仍浅颦。 不会吴儿底心性,冒寒湖上去寻春。 注释与赏析: - “雪寒映湖湖水明”:“雪寒”描绘了冬日的严寒,而“映湖”则展现了雪后的湖面景色,整体营造出一幅静谧、美丽的冬日西湖图景。 - “西子淡妆仍浅颦”:这里用“西子”代指西湖,暗喻西湖的美丽如同古代美女西施一般,尽管她只是轻轻一颦一笑,却足以令人陶醉。这种比喻不仅赞美了西湖的自然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