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清之
【解析】 本诗的注释如下:①“和虚斋劝农”是诗人应友人之邀写的一组劝农诗(共十首)。 ②“翠烟”:指田间的雾气。③“睡龙”:形容田里的泥土,因泥土湿润而泛出绿光。④雨公田:指春雨滋润了稻田。⑤“官程便作乘闲看”:意思是说官途的行程正好可以趁机看看农事。⑥“计然”:《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范蠡曾用智谋帮助越国致富,后隐居为陶朱公,人们称他为计然。⑦“扁舟”:小船。⑧“学计然”:即学陶朱公。
【注释】箨(tuo)龙:竹笋。孙儿:孙子,指竹林。借宅(zhě jiè):借用别人的住宅。漪漪:形容水的波纹。 【赏析】此诗是诗人与两位友人的即兴之作,表现他们高雅的情趣和不拘俗世的生活。首句用“箨龙厌俗”点明题旨,次句写竹林中人不知,第三句写借用邻居住宅过多事,末句写终日在胡床上坐着看水波,以水波映衬胡床,生动地表现出他们的闲适生活。全诗言简意丰,意境深远
注释:这首诗是一首表达诗人对朋友的赞美之情的诗歌。 首句,“人才百年能几见”,意思是说,能够出类拔萃的人才百年难遇,可见他们的珍贵和难得。 次句,“俗子一揖已累人”,意思是说,那些庸俗的人一见面就寒暄问候,让人感到疲惫不堪。 第三句,“元温亦知有此客”,意思是说,元温也明白有这样一位客人的存在。 末句,“德操未省谁为宾”,意思是说,他的品德操守我还不十分清楚,不知道谁是真正的主人。 赏析
【诗句释义】: 1. 雨中即事简二友:在雨中遇到两个朋友。 2. 其二:这是第二首诗。 【译文】: 抬头只看见乌云遮住了天空,移动的脚没有感觉到雨水干涸。 不穿厚衣物是因为天气还不算冷,寒冷的感觉就像晚秋一样。 【赏析】: 此诗写诗人与两位友人雨中相会的情景。开头两句“举头但觉云头闇,移脚何曾雨脚乾”,描写了诗人和朋友们站在屋檐下,抬头看到乌云密布的天空,低头看到脚下的雨水还没有干涸
通过对诗句“酡颜醉客玉西东,半湿尘衫上翠空”的解析,可以发现郑清之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来表达其对自然景象的感悟以及个人的情感体验。下面是对该句诗的具体分析: - 字面意思:“酡颜醉客”描绘了一个醉酒后面色红润的人物形象,通过“玉”、“西东”这样的词语,营造了一种飘逸、梦幻般的氛围。而“半湿尘衫”则形容诗人身上穿着的衣物沾满了泥土,给人一种朴实无华的感觉。 - 象征意义
闲中口占数绝 园丁去乌蜂 园丁:指管理花园的工人,这里泛指园林管理者。 乌蜂不采花:传说蜜蜂采集花粉酿蜜,但不会飞入花朵内采集花蜜。 见说:听说、据说。 群飞啄蜜喙如鸦:一群蜜蜂在飞舞采蜜时,其喙像乌鸦一般,黑而长。 虽然:尽管。 冗食:多余的食物、食物过剩。 真堪汰:真是可以丢弃了。 笑语园丁且放衙:园丁,这里指园林中的管理人员,衙,即衙门。意思是让园丁放下手中的工作,休息一下。 赏析:
注释:雨中即事简二友 其一 愤怒的青蛙不停地发出怒骂声,孤独的老鹳只能在哀鸣中寻找安慰。 麦穗熟了,只应欢呼快活,林间的鸟儿也欠着一声歌唱。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雨中的蛙声、鹤鸣和麦熟时的叫声等声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热爱和对生命活力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檐前蜘蛛 如蚕吐纬自萦缠,出没无踪屋陋边。 怀毒满身如蝎大,谩张罗网欲谩天。 【注释】 “如”是比喻句的连词,表示类比关系; “出没无踪”意思是行动不定,没有踪迹; “怀毒满身如蝎大”意思是心怀恶意就像蝎子一样凶狠; “谩”是虚张声势的意思; “谩张罗网欲谩天”意思是虚张声势,想要欺骗世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咏檐前的蜘蛛,借以讽刺那些心怀叵测、虚有其表之人
【注释】 闲中:无事闲暇的时候。联:对偶的句式。雨解闷:即解闷于雨。雨:雨水。愁:烦忧,忧愁。麦又忧苗:指春末夏初,雨水过多时,田间的麦子受潮害。又:又字表示并列关系。忧苗:担心庄稼受损。不雨还忧旱火骄:如果下雨,还要担心干旱和火灾。旱:干旱。雨后,天气干燥,容易发生火灾。骄:猛烈、强烈。不雨还忧旱火骄:即使下雨了,也还要担心干早和火灾。端:全。自苦:自己给自己添麻烦。浪:无休止地。病汤尧
【注释】: 海鱼绝少:指海鱼很少。 春鱼潮罢捉洋山,数水艚船索手还:春天海水退潮后,渔民到洋山去打捞鱼群。艚(chēn)船是一种小型渔船。 海若想应饕更甚,饱鲜无复到人间:海里的鱼王(大鲨鱼)想吃这些新鲜的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