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道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颂古二十八首》的第16首。全诗如下: 避暑逃寒问是非,不离寒暑少人知。 正中来也无回互,句里藏锋辨者稀。 严天雪,火雪飞,风吹日炙杜阇黎。 注释: - 避暑逃寒问是非,不离寒暑少人知。 - 这句诗的意思是:在炎热或寒冷的日子里,人们纷纷寻找躲避的地方,但真正了解这些情况的人却很少。 - 正中来也无回互,句里藏锋辨者稀。 - 这句诗的意思是:真正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注释】 颂古二十八首:唐代诗人元稹的组诗作品。 十二:指此诗是第二十二首。 生死:生与死。 有无:存在或不存在。 佛:佛教徒。 虚名:空洞无实的名称。 拂:擦掉,抹去。 俊鹞(yǎo)博(bó):雄健有力的老鹰。这里比喻人有才能。 天飞:展翅高飞。 打:击。 篱边鹘(gū):捕鸟用的竹筒子,即“鹘”,也叫“鹘罗”,形状像箭筒。 无欠(jiàn):没有欠缺。 若太虚:如同虚空。 谁解强名模
【注释】 寒光:冷光。牛、斗:指北斗星。镆铘(mò yuè):剑名。相传吴国伍子胥所铸,以鱼肠为锋,用以为剑。提处:剑锋触及之处。鬼:古时称猛兽。愁:惊忧。蛮夷: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将令:将领的命令。重围:多包围圈。血颈流:被杀死或受伤流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剑诗,借颂剑来抒发作者报效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开头两句写宝剑之锋利与威力。“三尺”言剑长,“寒光”言其锐利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性的作品,通过描述一个官员在众人面前罚钱出院的场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弊端。 1. 注释与译文: - “颂古二十八首 其十八”:这是诗的标题,意味着这是《颂古》系列中的第十八篇作品。 - “罚钱出院,众人皆见”:描述了官员在众人前罚钱的场景,意指他的违法行为被人看在眼里。 - “有理难伸,风流满面”:暗示了尽管有证据(如“理”)支持他的不法行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颂古二十八首》之十四。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三佛形容总不真,眼中瞳子面前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三尊佛像的形象总是不够真实,因为他们的眼睛就像我们一样,都是通过眼睛看到的形象。这里用到了“三佛”这个词,指的是佛教中的三位重要的菩萨形象,分别代表了慈悲、智慧和神通。但在实际中,这些形象往往是通过雕塑、绘画等方式呈现出来的,因此它们的形象并不完全真实。
诗句原文: 观音门普普门收,才著襕衫便不羞。昨夜猿啼新岭上,今朝鹤唳古溪头。恶风飘堕回光息,欲火焚烧当处休。璎珞受来都不用,平生活计冷湫湫。 翻译: 在观音的门前,普度众生的门已经关闭。一旦穿上袈裟,就不再感到羞耻。昨晚的猿声在新的山岭上响起,今天清晨的鹤在古老的溪流旁长鸣。恶劣的风吹散了光芒,内心的渴望如同火焰燃烧,但最终被熄灭。即使得到了宝物,也不需要使用,平凡的生活依然寒冷寂静。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其内容如下: 巨灵抬手空劳力,唯有无心便得开。 无毫拂,是何物,击碎狐疑山鬼屈。 一喝唯言三日聋,谁怜大辩翻成讷。 无孔笛,最难吹,角徵宫商和不齐。 有时品起无生曲,截断行云不敢飞。 无根树,直侵云,枝条郁密盖乾坤。 劫火洞然烧不得,利刀斩处亦无痕。 无面目,担板汉,玩水游山无侣伴。 迦叶门前倒刹竿,文殊剑上全身现。 日面佛,乾屎橛,八两半斤谁辨别。 七斤衫子恰相当
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译文:世尊是实相者,这是非相是实相的原因,如来说名实相。 注释:世尊:对佛陀(释迦牟尼)的尊称。实相:佛教术语,指真实、不变的本体。 虽行清净行,若见垢净二当情并是垢也,即非清净心也但心有所得即非实相也。 译文:虽然修行清净的行为,但见到污垢和清净两种状态都被认为是垢,就不是清净的心了。但只要有所得,就不是真正的本体。 注释:若见垢净
参玄歌 火风催,四山逼,那时要见君端的。 火风是指炎热的天气和猛烈的动力,四山指的是周围的景象。这句诗描述了一个炎热的夏天,四周的环境逼人,那时需要见到你,也就是表达期待见面的心情。 有个真空解脱门,千眼大悲何处觅。 这里提到了一个叫做“真空解脱门”的地方,千眼大悲是表示无尽的慈悲和悲悯,寻找这个解脱门就像是在茫茫大海中寻找灯塔,非常艰难。 有时放,有时收,唯有知音暗点头。
颂古二十八首 其七 山堂静坐夜无言,寂寂寥寥本自然。 何事西风动林野,一声寒雁泪长天。 注释与赏析: - 山堂静坐夜无言:在山堂中静静地坐着,夜里也没有说话。这里的“山堂”可能指的是一个隐居的地方,或者是诗人自己的居所,给人一种安静、孤独的感觉。“夜无言”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寂静和孤独的氛围。 - 寂寂寥寥本自然:四周非常寂静,人迹罕至,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无华。这里的“寂寂”形容环境空旷,没有喧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