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辩才天人师的形象。这位大师精通演说法,他的言语就像雨点一样倾泻而下,让所有的药草都开始萌发、生长。他的声音像瓮盎和湖海一样广阔无边,能够让人们看到天空中的月亮。 通过他的教诲,可以度化众生,使他们得到解脱。然而,他的报身却随着时间而逐渐消逝。最后,诗中还提到了一位旧时的僧人,他在香炉前留下了香火,让后人能够想象到他当年的风采。同时,诗中提到的龙渊之水永远不会枯竭
赴越书呈杭州熊侍郎 鉴湖清泚对胥山,两地相望一水间。 共佩天涯太守印,犹联丹陛侍臣班。 君方白傅才何愧,我比微之思苦悭。 莫把旧诗犹见诧,繁雄未必胜清闲。 注释: 1. 鉴湖清泚:以鉴湖为背景,湖水清澈如镜,湖畔的山峦清晰可见。 2. 两地相望:指诗人身处杭州和苏州,两地相隔遥远,彼此相望。 3. 天涯太守印:指诗人担任杭州太守的重任,象征着他在异地为官的责任和使命。 4. 丹陛侍臣班
春雪严凝暖未回,围炉犹拥已燃灰。 明朝知是长斋毕,准拟冲泥踏水来。 注释: - 春雪严凝:春天的雪很冷,积雪厚密,天气寒冷。 - 暖未回:温暖还没有回来。 - 围炉:指围着火炉取暖。犹拥:依然抱着。已燃灰:已经烧尽了柴火。 - 明朝:明天。知是长斋毕:知道明天就是吃素的日子结束了。 - 冲泥踏水来:形容不顾污泥浊水,要踏着泥水而来。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春天的某个日子里,因为天气寒冷而没有下雪
【注释】 出省 :指离开朝廷。 马上:骑在马上。 蒋颖叔:即蒋颖,字颖叔,北宋文学家,曾任中书舍人。 二首:二首诗,共两首诗。 泥:这里指泥土。 碧幢红旆:用碧色和红色装饰的旗帜。 征西:出征西北边地。 【赏析】 “春雪京城一尺泥,并鞍还忆蒋征西。” 京城长安,春寒料峭,雪花飘落如絮,覆盖着厚厚的积雪。诗人骑马出城,踏上归程,想到即将分别的挚友蒋颖叔,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别情
东方千骑拥朱轮,衣锦归逢故国春。 莫向西湖恋风月,鸰原知有望归人。 注释:东方有千名骑士簇拥着高官显贵的马车,他们穿着华丽的衣服,带着锦绣的装饰,回到了故乡。在这个美丽的春天里,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家。不要在西湖边留恋那些风花雪月,要知道那些渴望回家的人,心中一定充满了对家人的思念。 赏析:这首诗是宋朝钱勰的作品《走笔代书寄岊仲七弟》。诗人以千骑拥朱轮的壮丽景象开篇
【注释】 儒馆:指儒学馆或太学。盖:同“盍”。颐:通“嘻”,笑。校雠(chóu):校订,核对。淖糜(niǎo mí):即淖人。春秋末楚国的一个小国,在今安徽霍丘一带。这里借喻贫苦的读书人。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诗人假借一位自诩博学多闻的儒生之口,讽刺了当时一些读书人不务正业、好高骛远的不良学风。诗中说:“又二十八字辄送来米二石”,是说这位儒生每写一字,便得到两石米的报酬,说明他十分贪婪
【注释】 出省:离开京城。 蒋颖叔:即蒋堂之,作者的朋友。 二首:指《出省马上》和《归朝见日》。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离京时对朋友的思念之情的诗。 前两句说,不论路途多么坎坷,不管道路多么艰难曲折,回到家乡的日子已经快到了。“封”,指封印,这里指诏书、命令等。 后两句说,哪比得上那些身先士卒的将军们,他们威风凛凛地骑着马在帐前奔驰。“貔貅”,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猛兽,比喻勇猛的军队。
【注释】 和:应和,应答。芸签岁曝频:芸签,即芸香签,一种用来驱除书籍虫蛀的药草。芸签岁曝频,就是每年春天都要晒芸香来驱虫。翻经穷藏室:藏室,藏书之处。指翻阅经籍至深夜。赐会集儒绅:儒绅,儒者之流。指皇帝诏令各地儒士聚集京城参加科举考试。顾陆高标好:顾陆,指顾宪成、于世荣二人。高标,高尚的风范。钟王妙入神:钟王,钟繇、王羲之,两人都是古代书法大家。妙入神,形容书法极妙,达到了神妙的境界。石渠宾
【注释】 烈士:有志之士,指高侯。不徇名:不贪恋名利。西南万里不留行:指高侯赴成都途中,经过万水千山,行程遥远漫长。熊罴:比喻勇猛的军队。训整:训练有素。尊俎:泛指酒宴。雍容镇百城:意谓雄壮威武之气足以镇服百城。阃外使华新报聘:指高侯奉命出使,为国修好。山西家法旧论兵:指高侯的家族世代相传的军事才能。封侯富贵须由命,请访沈冥卖卜生:意谓功名富贵全凭命运安排,可请他到深山老林中隐居,卖卦为生。沈冥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了解诗歌的内容,掌握常用的一些表达技巧,如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等,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东馆”指东馆舍。“帘影隔朝暾”意思是东馆的帘幕隔断了清晨初升的太阳光。“朝暾”即晨日,此处借指日光。“云低”句是说天色阴沉,云雾缭绕,阳光难以透过,所以显得昏暗。“山形”两句意思是群山的形状分列在歙县的翠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