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馆优贤盖取颐,校雠犹自困朝饥。
西邻馀禄无多子,稀薄才堪作淖糜。
【注释】
儒馆:指儒学馆或太学。盖:同“盍”。颐:通“嘻”,笑。校雠(chóu):校订,核对。淖糜(niǎo mí):即淖人。春秋末楚国的一个小国,在今安徽霍丘一带。这里借喻贫苦的读书人。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诗人假借一位自诩博学多闻的儒生之口,讽刺了当时一些读书人不务正业、好高骛远的不良学风。诗中说:“又二十八字辄送来米二石”,是说这位儒生每写一字,便得到两石米的报酬,说明他十分贪婪。诗的前四句讽刺的是像他这样的人,而最后一句则讽刺那些真正有学问的人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这首诗用比喻手法,将读书人分为两类:一类是“西邻馀禄无多子”的读书人,另一类是“稀薄才堪作淖麋”的人。前者为后者所讥讽,表明作者鄙视读书人的虚伪和庸俗,对读书人抱着轻蔑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