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玠
沁园春·三教一理 道曰金丹,儒曰太极,释曰玄珠。矧三教之道,本来同祖,心存至德,性悟真如。阖辟机关,抽添运用,返照回光复本初。休分别,那些儿妙处,无字称呼。 虚中状若蓬壶。寂静形忘一也无。问三教根宗,谷神不死,灵源澄彻,诚意如愚。五气朝元,五常合一,五眼圆明烁太虚。仙儒佛,派殊而理一,到底同途。 注释: 1. 三教:指道教、儒家和佛教。 2. 道曰金丹:道家认为炼制金丹是修炼成仙的途径。 3.
沁园春·全真家风 不恋功名,不求富贵,不惹闲非。盖一间茅屋,依山傍水,甘贫守道,静掩柴扉。读会丹经,烧残宝篆,终日逍遥任自为。真堪悦,遇饥来吃饭,冷即穿衣。 个中消息谁知。自里面惺惺外若痴。且藏锋挫锐,先人后己,和光混俗,岂辨高低。处世随缘,乐天知命,白雪壶中配坎离。时来到,与十洲仙子,同驾云归。 注释: 1. 不恋功名:不追求名利。 2. 不求富贵:不追求财富和地位。 3. 不惹闲非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老虎的诗,以下是逐句释义: 1. 生在西山,常居东谷,出没无时。向枯树岩前,幽泉涧畔,饥餐渴饮,饱暖随宜。一任纵横,平生勇猛,走入丛林万木披。谁知得。但无忧无惧,断绝狐疑。 注释:老虎生于西山,常常居住在东谷,它没有固定的出现和消失的时间。在枯树岩前,幽泉涧畔,老虎会找到食物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它一生都在森林中游荡,没有任何担忧。它的勇敢无畏,让周围的动物都感到恐惧。 2.
这首诗是一首道教炼丹的诗词,主要讲述了炼丹的过程和技巧。下面是逐句的翻译: 1. 入室先知下手,安炉要会施工。 - "入室"指的是进入炼丹的场所或环境。 - "下手"是开始炼丹的第一步,需要谨慎行事,不能草率。 - "安炉"是指放置好炉子,准备进行炼丹。 - "会施工"是指掌握炼丹的技巧和方法。 2. 癸生急采向黄中,逆把天轮旋动。 - "癸生"是指癸水(金)的象征
这首诗是释宗的《百字令》。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首句:真宗顿悟,理幽微、了了无言可说。 - “真宗”可能指的是某个宗教或信仰体系的最高领袖或导师。 - “顿悟”意味着突然理解或认识到某事,通常是在一瞬间完成的。 - “理幽微”表示道理非常微妙,不容易直接理解和把握。 - “了了无言可说”意味着这种理解是如此深奥,以至于用言语难以完全表达。 2. 次句:旷劫至今全体具
【注释】 西江月:词牌名。此为双调,九十七字。前后段各有五句四平韵。上片四句三韵,下片六句四韵。 悟性无生无灭(悟性:佛家语,指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能力。生灭:佛教中指一切事物的产生和消亡) 有去有来(“去”指消失,“来”指出现) 云气常浮宝盖(云气:指天上的云彩。宝盖:即华盖,古代帝王所乘的车子的车盖) 终日和光混俗(和光:道家语,指不露锋芒,保持自然。混俗:指融入世俗) 任时随处宽怀(任时
诗句释义 1 学道先明玄牝:学习道家或道教的学问,首先要理解其核心理念“玄牝”。 2. 修真须用工夫:修炼身心,需要通过实际的修行和努力。 3. 三般药物不偏枯:这里比喻使用三种不同的修炼方法(如冥想、打坐、练习特定的功法等)来达到身心的统一。 4. 也要坚刚一悟:强调在修炼中既要坚定意志,也要有顿悟的时刻。 5. 月下擒来玉兔:月亮被用来象征阴柔或阴性能量
百字令 道宗 修真立鼎,炼金丹、只用三般灵药。冬至阳生忙下手,采取也须斟酌。抽坎填离,流精进火,正轴旋匡廓。赤子乘龙,一时骑上南岳。 乾宫交姤归来,虎龙降伏,夫妇同欢乐。巽户双开大火然,九转丹凝旁薄。玄谷风生,性天云散,万道神光烁。行功完满,他年回驾鸾鹤。 注释: 1. 修真:修炼成仙。 2. 立鼎:指建立炉鼎。 3. 炼金丹:用金丹炼制长生不老之药。 4. 冬至阳生:冬至日阳气开始上升。 5.
【注释】 百字令:词牌名,由一百字组成。 圣人传道(传:传授,教) :圣人是儒家的理想人格,传道是他们的使命。 执其中、妙在惟精惟一 :指掌握中与不中的精髓。 放则周流弥六合(周流:周遍;弥:覆盖):放开心胸,无所不包。 卷则退藏于密 :收拢时收敛于内。 格物致知 :通过实践来获得知识。 正心诚意 :端正内心,达到诚意的境界。 静里包皇极(皇:大) :内心宁静,包含大道。 居仁由义(仁和:仁爱
西江月 静里含光默默,玄中调息绵绵。真空洞彻量无边。亲见本来身面。 虽是虚灵不昧,也须添汞抽铅。常加水火鼎炉煎。便有神光发现。 注释:在宁静的状态下含藏光华,默默地进行呼吸调节,真气从身体内部透出,可以测量它的范围没有尽头。亲眼看到它本来的样子。虽然它是虚无灵性的,但也需要通过添加汞和抽提铅来修炼。经常用水火鼎炉进行炼制,就会有神光显现出来。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种修炼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