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净端
注释:老来无事,我放下了世事,掩上柴扉。在林下闲散无事的时候,我究竟该干什么呢? 莫道茅庵无一物,窗前片片白云飞。不要说我的茅庵里没有什么东西,窗前有片片白云飘动。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以平淡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宁静优美的山村晚霞图。全诗语言平易、意境恬淡,富有韵味。首二句“老来无事掩柴扉,林下闲闲何所为”,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后二句“莫道茅庵无一物
注释:我虽然老迈拙劣,不愿陪侍那世俗的宾客,只好在茅屋之中勉强坐着休息。树林之间不要说我没有看见,松树、竹子、山溪都在我眼前。 赏析: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他厌倦了尘世的纷扰和繁华,渴望寻找一片宁静的天地,过一种清静的生活。这种情感在古代文人中非常普遍,他们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就是一首描写诗人隐居生活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注释:山居,居住在山上的住所。吴山,泛指江南一带的群山。古寺,历史悠久的寺庙,靠近溪边。高阁,高大的阁楼。虚堂,空荡荡的殿堂。林下,树木丛生的地方。寂寥,寂静而空旷。炉火尽,燃烧的柴火已经熄灭。未眠,没有睡觉。犹听,仍然听见。夜行船,夜晚的船只。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居住的情景,通过描绘寺庙、高阁、林下等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还通过描绘夜晚的情景
注释:嫌恶世俗的人来访,独自泛舟在溪水上游玩。夜宿芦苇丛生的地方观赏明月,心中没有闲事缠身。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出游的情趣。首句“老嫌俗客来相访”,表明自己不愿与俗客交往,而是独享清闲。第二句“独泛孤舟溪上游”,写自己泛舟游览的情景。第三、四两句是全诗的重点,“夜宿芦华赏明月”,写夜宿芦苇丛生的地方赏月,“应无闲事挂心头”则是说自己心无牵挂。此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优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全诗如下: 闲来无事对山屏,古涧寒松畅野情。 注释:闲暇无事时,我对着山景的屏风,欣赏着古涧中的冷冽、清幽的松树,感受着野外的情怀。 是处岩华高下色,几般幽鸟往来声。 注释:到处都有岩石的华丽色彩,也有不同高度的树木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还有各种鸟儿在树林中来回飞翔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观察和感受,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注释】归云庵:地名,在今安徽黄山市。林下:指深山之中。养闲躯:修养身心。茅屋:简陋的居处。清虚:幽静空旷。蚊蚋(ruì,同“陨”):蚊蝇之属。松虱(suō,同“搔”):松树中的小害虫。两三株:几株。 译文: 年纪大了,我在深山中修身养性,住在简朴的茅屋里,环境幽静,没有蚊蝇骚扰。只有一条小径,松间竹里,有两三株松树和竹子。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首句写诗人退隐后的闲散生活
【注释】 石枕:用石头做的枕头。 藤床:用藤条编的床。 觉来还自日沈西:睡醒后,太阳已经沉落了西边。 翻:翻转。 曲:这里指曲调,曲调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在江西庐山时所作。诗写山居生活和情趣,风格平淡、自然。开头两句写自己清晨起来时,只看到一榻低矮的石床石枕,而不见人,仿佛是白云堆中翻身转来。第三句写自己醒来之后,只见一轮红日沉落在西面,不觉又进入梦乡。第四句写自己醒来之后
【注释】 千古:长久的时间;慈云岭:位于江西吉安市青原山的一座山峰,因山形似古代僧人所坐的莲花而得名。南北行:佛教认为南无阿弥陀佛,因此有“南”和“北”之分,这里指从南方到北方,泛称南北。 江波与湖水:指赣江和抚河之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登慈云岭时所作。诗中以慈云岭为背景,通过描写山水、江湖景色来表达自己对国家统一和个人前途的感慨。全诗意境开阔,笔触细腻,富有层次感。 首句“千古慈云岭”
【注释】 送客之三衢:在江西,今属九江市。 今日忽相见,俄然又相别:今天忽然相逢,转瞬间又要分别。 三衢山水清,好赏中秋月:三衢山风景秀丽,秋高气爽,是赏月的好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友人时所写。首句“今日忽相见,俄然又相别”,写出了诗人与朋友的聚散无常和对友情的珍惜。次句“三衢山水清,好赏中秋月”则具体描绘了三衢山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希望友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
【注释】 潇洒:清闲自在的样子。岩居:在山中居住。庵:小房屋,多用于修行者或道士的居所。销:消除。暑气:炎热的天气。寂寞:寂静。少人:很少有人。参:参拜,拜访。斋:指斋戒,佛教徒为修持佛法而实行的一种禁食。华雨:落花。毵(sān)毵(sān):形容头发、草木等细长柔软的样子,此处指雨打树叶的声音和飘落的花瓣,形容雨声和飘落的花瓣。【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隐居生活的诗。首联“潇洒岩居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