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净端
注释:人事烦忧,懒得攀爬,茅草的小屋静静坐着,白云飘荡。晚上看明月照亮大地,一轮明月照亮群山。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居生活画面。首句“人事悠悠懒更攀”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山林生活的向往。次句“茅堂静坐白云闲”,描绘了诗人在山居中安静地坐着,欣赏着白云的自由自在。第三句“夜观明月为高烛,一道清光照万山”则描绘了诗人在夜晚欣赏明月的景象,月光如烛,照亮了周围的山峰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年老醒醒神更清 - 描述了随着年岁的增长,清醒和精神状态变得更为清晰。 - 关键词:醒醒(清醒)、神、清(精神清晰) - 注释:这里的“醒醒”可能指的是精神上的觉醒,而“神更清”则表示精神状态的改善。 2. 夜深幽室诵莲经 - 描绘了在深夜时分,一个人在幽静的房间中朗诵佛法经文的场景。 - 关键词:夜深、幽室、诵(念)、莲经 - 注释:此处的“夜深”表明时间已是深夜
【注释】 清河居:即清河,位于今河北省清河县。居士:对和尚的雅称。张居士:指张姓的和尚。相访:拜访。 【赏析】 这是一首赠友诗。诗人与张居士是多年未见的朋友,今日重逢,非常高兴。首句写两人久别重逢,相见如故。“笑”字,表现了诗人高兴的心情。次句写相逢有缘,意即这次相逢是命中注定的。第三句承上启下。说老僧没有其他的话要说,只希望彼此保持一颗平常心,这就是禅宗祖师的禅理。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重点
祥符寺溪堂 开窗满目见溪山,霅水东流下岭湾。 夜月深明渔舫寂,白云无事到禅关。 注释:我推开窗户就可以看到窗外的溪山,霅水向东流淌在山间回绕着弯弯曲曲的山谷。夜晚明亮的月光下,渔船静静地停泊着。天空中没有云彩来打扰这静谧的夜晚,而白云悠闲地飘到了寺庙的门前。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诗。全诗通过描绘一幅幅美丽的自然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首句以“开窗”二字点题,写诗人打开窗子
注释:和苏饶文在吉祥寺住宿,这是我和他过去分别的地方。自从一别之后,已经有六七年时间了。晚上安静地在书房里寻找旧时的约定,打算一起谈论生计的话题,就像谈论林泉一样。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与苏饶文在吉祥寺的宿夜生活,充满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通过回忆与苏饶文过去的分别、夜深书堂的寻约以及定将生计话林泉等细节,展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注释】渐觉:渐渐感到。清和:清爽和煦。一声磬响,即“一声钟磬”。山:指寺庙、寺院。 心澄气爽无拘束,留得高人伴夜禅。 【赏析】这首七绝描绘了诗人在四月的一个夜晚,与友人同游寺中,聆听钟磬声,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与宁静,并由此领悟到人生真谛的情景。首句写诗人初到寺庙时,感觉天气清爽和煦,心情愉悦;次句写听到钟磬的声音,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和谐之美;末句写诗人通过与友人共度时光,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注释】 题:题写。假山石:用石头垒成的假山。 无用无知:没有价值,没有知识。顽(wán)石头:指未经琢磨的粗石头。天生奇巧:天然生成的奇特巧妙之处。世人求:世上人都想得到。算:一作“谓”。算来:即认为。世间无闲物:世上没有不使用的东西。假使无情:如果它无情的话。自由:不受拘束的意思。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把一块普通的顽石,赋予了“有用”的价值,并赋予它一种超尘脱俗的境界
注释: 吴山(在今江苏苏州)长碧水(指太湖,因湖中多山)长流, 水转山湾路更幽。 多谢庞公远相访,旋烧松火荐茶瓯。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好友来访的欢迎之作。首二句写太湖之景,用“吴山长碧”和“水长流”两个意象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自然风光画面;三、四句写朋友来访,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之情;最后两句则是写自己烹茶待客的情景,体现了主人的热情好客。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句释义与译文: 吴山古寺寒松直,老鹤巢居最上头。 - 注释:在吴山的古老寺庙里,一棵苍劲的松树挺拔直立;老鹤栖息在这最高的地方。 - 翻译:吴山峰顶古寺旁,苍松挺立风姿傲;老鹤高飞筑巢尖,最高峰头展英姿。 赏析: 该首诗通过描绘吴山古寺的景色和老鹤的栖息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同时,通过对老鹤栖息的最高点的描绘,也寓意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即追求卓越
注释:野老(山中老人)心情舒畅,任凭自然;斋余无事,闲暇之余喜欢在林泉之间游玩。 门前一整天都没有人来,我独自对着乔松,仰望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天空。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诗,描写了一位山中老人的闲适生活。全诗语言平实,意象鲜明,通过描绘山中老人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首句“野老欣欣”四字,既点出了“野老”,又写出了其心情之愉悦,与“任自然”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