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中
莆阳歌五绝 两两筠篮湿暖烟,窄衫短鬓袅行肩。 到门迎著郎来早,待向街头卖海鲜。 注释: 1. 两两:成双成对地;一对对。 2. 筠篮:竹制的篮子。 3. 湿暖烟:形容烟雾缭绕、湿润。 4. 窄衫:指衣服的款式比较宽松,适合身材瘦小的人穿。 5. 短鬓:指头发短,显得年轻。 6. 袅行肩:“袅”是古代的一种动作,形容女子走路时婀娜多姿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女子走路的样子。 7. 到门迎著
【注释】 1、道间阻雨:路上被雨阻隔。 2、峰影:山影。 3、昏:暗淡。 4、深浅:指人烟的浓淡。 5、纵横:纵横交错,形容河流。 6、长在江南画里行:长在江南的画卷中行走。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江南春景的小诗。首句“峰影微昏树影明”写远望所见,山峰轮廓在薄雾中若隐若现,树木却清晰明亮;第二句“人烟深浅水纵横”,写近观所见,人烟稀疏或密集,水面或宽或窄,交织在一起。这两句是写景,但景中有情
诗句输出:天妃庙前斜日时,女郎歌断彩鸳飞。 译文注释:在天妃庙的前面,夕阳斜照的时候,一位女子在歌唱,她唱着欢快的歌曲,彩鸳(鸳鸯)也随着节奏飞舞,仿佛在空中起舞。 赏析:这首《莆阳歌五绝》是一首描绘元代风俗的小诗,通过对天妃庙前的景象进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以及民间艺术的表现。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元代人民的生活情趣,也能体会到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热爱
【注释】 维扬:今江苏扬州。道中:路上。二绝:指两首诗。 淮天:指淮河上空的天空,也泛指天空。水如秋:指秋天的河水像秋色一样明净。渔郎:打鱼的人。下钓舟:从船上下来。 北畔:北面,这里指东岸。荷花:荷花盛开的地方。南畔:南面,这里指西岸。柳:杨柳。殷勤:恳切的样子。 【赏析】 《维扬道中》是宋代诗人苏轼于宋神宗元豐五年(西元一〇八二年)因事被贬至黄州,途经维揚时所写的一首咏物抒怀之作
诗句原文: ``` 老苏朱墨十分工,应笑林间远世踪。 翠树玄蝉秋满院,更添何处一声钟? ``` 译文: 老苏的书法如同他的朱墨一般,技艺精湛,令人赞叹。他应该会笑话那些远离尘世的人。在院子里,翠绿的树木、黑色的蝉鸣和秋天的景色融为一体,让人感觉更加宁静。然而,在这宁静之中,又增添了一种难以名状的声音——远处的钟声。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深秋时节的庭院景象
注释: - 登高 - 数峰高耸万峰低,看到斜阳意欲迷。 - 一朵碧云深浅碧,殷勤只在数峰西。 译文: 登上高处,可以看到许多山峰挺立在低处,看到夕阳即将落下,心中似乎有些迷茫。 天空中一朵白云,颜色深浅不一,却始终停留在山峰的西侧。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登高望远的诗。首句“数峰高耸万峰低”描绘了诗人登上高处后,俯瞰四周山峰的景象。高耸的山峰与低矮的山峰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注释:穆山,位于今江苏句容市西南,为秦淮河支流,与长江相通。 译文:穆山上的一池绿水倒映在天空,仿佛是层峦叠嶂直插云霄;层层翠色笼罩着山峰。 迢递的烟云缭绕三百曲曲折折,水声悠然从石门前流出。 赏析:此诗描写了穆山的自然风光和景色之美。首句“一陂凝绿倒垂天”,描绘了穆山绿色湖泊的景象,如同一面镜子倒映在天空中。第二句“直上层峰积翠边”,进一步描绘了穆山的山峰连绵起伏,翠色覆盖了山峰的边缘
【注释】 1.邗沟:即运河。 2.衰柳残荷:衰败的柳树,残损的荷花。 3.惨然、婵娟:都是指美好的景物,也用来形容女子。 4.多情:这里指运河水。 5.过客船:经过此地的人乘坐的船。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春景图,表现了作者对春天和江南风光的喜爱。首句“衰柳残荷并惨然”,以衰柳残荷作比,写出了江南的春景之美;次句“青山隔岸弄婵娟”,以青山为背景,描绘出江南山水之美。三句“多情唯有邗沟水
【注释】 芳尘:芳香的尘土。微雨:小雨。红绿相依:指海棠树上红花与绿叶相互依附。几聚春:聚集春天。家在海棠花下住:家住在海棠树下。伤心长是未归人:伤心的是,总是那些没有归来的人。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写诗人对远行亲人的深切思念。首联写景,渲染了凄清的氛围。颔联写情,点出思乡之情。颈联写人,抒发了诗人的愁绪。末联写意,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牵挂之情。全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含蓄,耐人回味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疏通诗歌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重点词语来分析手法,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赏析。注意要抓住关键句子来理解。“即事”是这首诗的标题,点明了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全诗四句,每一句都是一幅画面,分别描绘了落红、苍苔、野蝶、山蜂、春风、草花等六种景物。这六幅画面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景图,而诗人的思绪也随着这些景物的变化不断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