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中
海棠 冥鸿衔子锦川来,袅袅柔红无数开。 花睡未醒春未透,半空飞雨暗苍苔。 注释: 1. 冥鸿衔子锦川来:冥鸿是指燕子,衔子是指衔来了什么,锦川指的就是锦江之水,这里暗指的是燕子衔来的是海棠花。 2. 袅袅柔红无数开:袅袅形容海棠花开时的状态,柔红则是指海棠花的颜色,无数则是指花朵繁多。 3. 花睡未醒春未透:花睡是指花朵尚未完全开放,春未透则是说春天还未完全到来。 4. 半空飞雨暗苍苔
【赏析】此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律诗,诗人以“江行”为题,抒发了游子在旅途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首句“悠悠行客渐黄昏”,点明时间和地点。黄昏时分,游子乘船沿着江边行进,天色渐渐黯淡下来,时间已过中夜时分。此时,夕阳已经落山,天色逐渐昏暗下来。“悠悠行客”指的是行走在江边的旅客。 次句“隔浦人家已掩门”,进一步描绘了江边景象。游子继续前行,来到了一个渡口旁的岸边。这时,他看到不远处有一户人家
雪 天风摇动玉京移,九野苍茫竟大奇。 老树细观犹似昔,好山无处不堪疑。 注释: 1. 天风摇动玉京移:形容雪花纷飞,天地间一片银装素裹的奇妙景象。 2. 九野苍茫竟大奇:形容广阔的原野上,雪花覆盖大地,呈现出一种奇异的美。 3. 老树细观犹似昔:指仔细观察这棵历经沧桑的老树,依然保持着当年的风貌。 4. 好山无处不堪疑:形容山景如此迷人,让人难以分辨哪里是真实的,哪里是虚幻的。 赏析:
注释: 秋原 稻花飘香里,我聆听那潺湲的流水声。路进入了高原,只见野草悠闲地生长。 生长在太平年间,没有什么用武之地,姑且随着夕阳欣赏这秋天的风景吧。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和平时代生活闲散的诗。首联“秋原”点明季节与所在位置,是秋日的平原旷野,环境开阔;颔联“稻花”点明所处环境,稻香沁人心脾,但诗人却感到无所事事。颈联承前两句而来,抒发了诗人的感慨:“生长太平无用处”
注释: 象牙潭,水禽成双对三只聚,近岸远峰隔薄雾。 新换一天秋色别,短篷又过象牙潭。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谷的作品,描写了作者在象牙潭边观赏景色的情景。 第一句诗“水禽两两树三三,近浦遥峰隔嫩岚。”描绘了象牙潭边的美景。水禽成双对三只聚,近岸远峰隔薄雾。这里的“水禽”指的是水鸟,如鹭鸶、白鹤等。它们在水中嬉戏,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而“树三三”则可能是形容树木的繁茂和密集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的《晓晴》。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和赏析: 第一句:“雨意将阑天自休。” - 释义: 雨意即将消失,天空自然地休息了。 - 译文: 雨意即将消散,天空自然地休息了。 - 注释: “阑”意为“消散”。 - 赏析: 这句表达了一种对雨天的留恋和不舍,同时也预示着天气将转晴。 第二句:“频穿诘曲听钩辀。” - 释义: 穿过曲折的道路,聆听车轮发出的响声。 - 译文:
诗句:一片閒心倚石坛,千峰向背碧当轩。 译文:我悠然自得地靠在石坛上,周围山峰的倒影映照着翠绿的窗前。 注释:石坛:指诗人靠山而建的石台,用以休息。向背:形容山峰的形态各异,有的面向大海,有的背对着大海。碧当轩:指窗外的景色如同碧玉一般。 赏析:此诗描写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首句“一片閒心倚石坛”,描绘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姿态,仿佛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注释】 俗尚难公不取谐:世俗的风尚认为公家的事情很难与自己相关,因此不想去交往。谐:通“悦”,和乐。 木阴深处玩苍苔:在树丛的阴影中欣赏着苍翠的苔藓。深:深远。 身抛世累终相著:身体已经离开了人世的纷扰,最终仍然相互牵挂。着:系、挂念。 心怯乡书重一开:心中害怕收到家乡的来信。怯:害怕。 极目云天鸦阵黑,满林风雨雁声来:极目远望,只见云天之间乌鸦成群结队地飞翔,雨中的树林里传来阵阵雁叫声。极目
注释:夜晚,我推开篷窗,月光洒满我的衣襟,听到萧瑟的雁声,仿佛有什么东西坠落下来。我不知道天意为何如此仓促,只见几层厚厚的云彩遮住了万里晴空。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月夜图景。诗人在舟中静赏月色,却被惊起的雁声所扰,不禁感叹天意之变。诗中的“拓去篷窗”、“月满襟”等细节描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忧虑。而“不知天意何仓卒”一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海底珊瑚不易收,俄然在手醒双眸。 注释:海底的珊瑚很难收集,一旦到手便让人醒来眼睛都看花了。 赏析:诗中的“珊瑚”指的是一种珍贵的宝石,通常用来形容女性的美丽或贵重的东西。诗人在这里用“海底珊瑚不易收”来形容那些珍贵而难得一见的东西,表达了对这些东西的喜爱和珍视之情。而“一草作花生自别